非遗点亮元宵佳节:福建仙游板凳龙圈灯
非遗点亮元宵佳节:福建仙游板凳龙圈灯
2月10日晚,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泉山社区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元宵庆典——板凳龙圈灯活动。当晚7点,2000多名居民扛起家中的板凳灯,每张板凳灯长约3米,板面装有5-8盏花灯,板板相连,形成长龙。随着夜幕降临,这支延绵7公里的灯龙队伍开始巡游,所到之处灯火辉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场面蔚为壮观。
五百载传承:从抗倭壮举到民俗盛事
这一独特的元宵习俗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据当地老人回忆,当时莆仙地区倭患频仍,榜头镇百姓为保卫家园,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他们在板凳上装上多盏花灯,结队而游,制造出浩大声势以吓退倭寇。这一做法不仅成功保卫了家园,更逐渐演变成当地元宵节的独特民俗,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盘龙仪式:邻里和睦的美好寓意
当晚7点半,活动以最具特色的“盘龙”仪式拉开序幕。在广场中央,以龙头为圆心,龙身龙尾紧随其后,顺时针绕行,宛如一条巨大的盘龙。这一仪式不仅展现了活动的壮观场面,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象征着邻里和睦、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美好愿望。
巡游路线:点亮十里长街
盘龙仪式结束后,游灯队伍从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出发,沿着紫檀街、龙腾路、清源路等“仙作”产业集聚区开展巡游。沿途,数条“长龙”穿行于道路之中,鳞光闪耀,宛如一条条蜿蜒起伏的巨龙,将夜空装点得如梦似幻。
文化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除了传统的板凳龙圈灯表演外,今年的活动还加入了诸多现代元素。舞龙舞狮表演以其气势恢宏、威武雄壮的姿态,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武术表演则展现了刚柔并济、形神兼备的高超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有氧鼓表演以激情四溢、动感十足的节奏,点燃了现场的气氛;歌曲演唱旋律悠扬、情深意长,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儿童舞蹈活泼可爱、朝气蓬勃,为活动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此外,烟花秀与无人机表演交相辉映,将夜空装点得如梦似幻,不仅让现场观众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更激发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万众瞩目:游客与居民的共同狂欢
活动现场,不仅有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更有大量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来自湖南长沙的游客海棠表示:“今晚的板凳龙圈灯对我们来说非常震撼、非常壮观,这在我们家乡是很难看得到的。”江苏南通游客孔玮也对板凳龙圈灯赞不绝口:“我们自驾近千里来到莆田,就是为了感受莆田元宵的热闹氛围。今晚的活动太震撼了,一条条‘长龙’聚集在一起绕圈,然后集体出发,让人流连忘返。”
电力保障:点亮千年非遗
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国网福建仙游县供电公司提前制定了详细的供电保障方案。活动期间,该公司工作人员开启“白+黑”巡线模式,白天对活动周围各个区域的配电箱、低压开关等电力设备进行外观检查以及消缺,晚上则在负荷高峰时段,对博览城周围设备开展负荷测试和红外测温工作,并根据现场活动的需要,组成2支保电小组,分别在配电设备区域和活动聚集区等重要区域巡视值守,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为村民游龙灯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环境。
文化传承:年轻一代的接力
在活动现场,不少年轻面孔格外引人注目。17岁的刘凯已连续两年参与板凳龙圈灯闹元宵活动。他表示,只有年轻人参与,才能保留当地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而当地民众刘庆丽更是板凳龙圈灯的“忠实粉丝”,自16岁举起属于她的这盏灯,30多年来从未间断。
结语:非遗新活力
作为莆田市仙游县独具特色的元宵习俗,板凳龙圈灯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民俗活动,更承载着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新时代,这一非遗项目正以创新的姿态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