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资环大学:如何通过AI重塑职教未来?
兰州资环大学:如何通过AI重塑职教未来?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兰州资环大学”)作为一所西部职业本科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融入其课程和教学体系,以期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AI课程建设落地生花
在兰州资环大学,石磊教师负责气象学院的核心课程如《气象信息技术》和《人工影响天气》,并深入研究气候变化等前沿领域。他认为,气象的进步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更是推动了气象预报技术的革新。石磊教授表示,未来的气象预报将更加依赖超级计算机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学术界和教育界需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培养符合行业需要的新型人才。
自2019年起,信息工程学院的张小梅老师及其团队开始构建《Python程序设计》课程。这门课程不仅传授基础理论,还特别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与应用,力求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切实应用到专业领域。张小梅介绍,他们设计了超过40个经典案例,结合实际项目,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用技能。这一课程不仅面向信息工程学院,还辐射至气象、安全工程等多专业,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持。
强化教学资源建设,拥抱人工智能大潮
兰州资环大学认识到,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技术工具,更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学院在这方面的努力不仅体现在课程的开发上,还在于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为此,学校积极倡导教师提高自身学历水平,系统学习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知识。同时,通过与行业的密切合作,教师们也能够获得行业前沿的动态与技术应用,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
气象学院的张民院长强调,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探索新的教育资源配置与课程架构。为此,学院不仅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学习,还积极引进专业背景强的新教师,以形成更具活力的教学团队。不过,由于人才竞争激烈,新教师的引进并非易事,这对学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具体的实践方面,兰州资环大学各个学院都在探索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实训空间建设。在气象学院,学院与甘肃省气象局和兰州气象观测站合作,共建数智化实验实训平台,使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所学知识。而在安全工程学院则通过与西部煤矿企业的校企合作,搭建了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提升了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兰州资环大学不仅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创新,也在思考如何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构建跨学科的协作网络。在这一过程中,学院希望能够将各专业的优势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未来展望
兰州资环大学的探索为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的创新将不断深入,如何将新技术融合进传统教育中,不仅关乎学校的未来,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各个高校应以此为榜样,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教育模式的变革,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