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护肠胃,这些饮食小妙招你get了吗?
春节护肠胃,这些饮食小妙招你get了吗?
“医生,我肚子疼得厉害,还一直拉肚子,这是怎么了?”大年初三,小王捂着肚子,急匆匆地赶到医院急诊室。经过检查,医生告诉他,这是典型的肠胃炎症状,主要是因为春节期间饮食不当导致的。小王这才想起,过年这几天,他几乎顿顿大鱼大肉,还经常喝冰镇饮料,晚上又喜欢熬夜打游戏,生活完全失去了规律。
小王的经历并非个例。据统计,春节期间,各大医院消化内科的就诊量往往会比平时增加30%以上。为什么春节成了肠胃问题的高发期?又该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护我们的肠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的建议。
为什么春节容易“伤胃”?
春节期间,我们的肠胃为什么会频频“抗议”呢?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饮食结构改变:春节期间,餐餐有肉,顿顿有酒,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摄入过多,而蔬菜水果的摄入相对减少,这种不均衡的饮食结构会给肠胃带来沉重的负担。
生活作息紊乱:走亲访友、熬夜守岁、打牌娱乐……春节期间,很多人会打破平时的作息规律,导致生物钟紊乱,进而影响肠胃的正常功能。
情绪因素:节日的喜庆氛围会让人情绪高涨,但过度兴奋也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肠胃负担。
饮酒过量:亲友相聚,推杯换盏在所难免,但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容易引发胃炎或胃溃疡。
春节饮食,记住“三要三不要”
面对美食的诱惑,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肠胃呢?专家建议,春节期间的饮食应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
要规律,不要暴饮暴食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这是《黄帝内经》中就提到的养生之道。春节期间,即使面对再丰盛的美食,也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切忌暴饮暴食。特别是对于有胃病的人来说,更要注意定时定量,避免加重病情。
要清淡,不要油腻
“大鱼大肉”虽好,但过度摄入高脂肪食物会加重胆囊、胰腺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容易诱发胆囊炎、胰腺炎。建议春节期间的饮食要比平时更清淡一些,多采用蒸、煮、炖等烹饪方式,少用油炸。
要卫生,不要贪吃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大量美食,但要注意食物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取出后要充分加热再食用,加工过程中要确保器皿、菜板、抹布等不混用,避免交叉感染。此外,尽量不要食用隔夜饭菜,特别是青菜类,容易滋生细菌。
实用小妙招,让肠胃更舒适
除了遵循上述饮食原则外,还有一些实用的小妙招可以帮助我们在春节期间保护肠胃:
合理搭配食材:注意食物的搭配,比如花生和螃蟹不宜同食,南瓜和红薯容易引起腹胀,虾仁和西红柿、柿子和土豆、菠菜和豆腐等也应避免一起食用。
备好肠胃药:家中可以常备一些肠胃药,如蒙脱石散、肠炎宁片、健胃消食片等,以备不时之需。但要注意,这些药物只能缓解轻微症状,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就医。
适量运动:春节期间,不要因为贪玩或贪睡而忽视了运动。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补充益生菌:暴饮暴食和不规律的作息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可以适量补充一些益生菌,帮助维持肠道健康。比如饭后喝一杯益生菌酸奶,或者直接服用益生菌粉剂。
注意个人卫生:群体聚餐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特别是小朋友,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合理安排作息:充足的睡眠是保持肠胃健康的重要保障。即使在假期,也要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少食多餐:如果担心一顿吃太多,可以选择少食多餐的方式,每隔3小时吃少量正餐或零食,避免长时间饥饿或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
选择温和食物: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红薯等,避免食用过硬、过冷或辛辣刺激的食物。
适量饮酒:如果实在推不掉酒局,记得不要空腹饮酒,可以在饮酒前先吃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以保护胃黏膜。饮酒后可以喝些热牛奶或吃碗热粥,帮助缓解酒精对肠胃的刺激。
注意保暖:春节期间天气寒冷,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导致肠胃不适。
特殊人群的饮食注意事项
春节期间,不同人群在饮食上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糖果、甜点和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避免血糖升高。
肝病患者:坚决不能饮酒,酒精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加重病情。
胆病患者:要少吃油腻食物,过多的脂肪摄入容易诱发急性胆囊炎。
感冒患者:尽量减少外出聚会,避免交叉感染,安心在家休养。
高血压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导致血压升高。
冠心病患者:不要过度劳累,注意休息,避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导致病情复发。
消化性溃疡患者: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病情稳定。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美食佳肴无疑是节日的主角。但吃喝之余,健康更重要!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关爱自己的肠胃,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新年!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轻松幽默的话:“过年吃喝有节制,健康快乐两不误!大家一起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开启健康的春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