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青翠苑社区:电动车安全存放的创新实践
武汉青翠苑社区:电动车安全存放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其存放和充电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武汉市青山区,青翠苑社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为其他社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科技赋能,筑牢安全防线
走进青翠苑社区,25个崭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格外引人注目。每个车棚都配备了先进的自动灭火装置,这是社区安全管理的一大亮点。
最初,社区安装的是自动干粉灭火球。这种装置在温度达到65℃时会自动喷洒干粉,快速灭火降温。然而,有热心市民提出,干粉灭火球虽然能快速扑灭明火,但容易复燃,效果不够理想。对此,社区积极听取建议,与消防部门共同研究,最终决定升级为简易自动喷淋系统。
“这种喷淋装置每隔一米就有一个喷头,一旦检测到高温,能在30秒内启动喷水,持续降温灭火。”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这一改进大大提升了安全性能,也让居民们更加放心。
创新管理,构建共治格局
硬件设施完善了,如何确保居民自觉遵守安全规定?青翠苑社区的答案是:发动群众,群防群治。
社区组建了“移动小喇叭”消防宣传服务队,定期在小区内巡回宣传电动车消防安全知识。同时,社区还组织志愿者分片包干,上门劝导居民规范停车充电。
“我们设置了警戒线,划分了专门的停车区域,现在大家都能自觉把车停到指定位置了。”社区负责人倪萍介绍道。通过这种“人防+技防”的双重保障,社区的电动车管理秩序明显改善。
成效显著,经验值得推广
青翠苑社区的创新做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如今,社区内电动车乱停放现象基本消失,居民对公共充电设施的信任度大幅提升。
“以前总担心车棚里一起火就烧一片,现在有了这些安全措施,我们放心多了。”一位正在停车的居民说。许多其他社区的居民看到这里的设施后,都希望能借鉴推广。
青翠苑社区的成功经验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青山区其他街道已经开始借鉴这一模式,推动电动车安全管理升级。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继续优化管理措施,比如引入智能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青翠苑社区的实践证明,通过科技手段与社区治理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解决电动车安全管理这一难题。这一经验不仅适用于老旧小区,对新建小区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希望更多社区能够学习借鉴,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