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隍中学创始人杨芳毓:从军人到教育家
伍隍中学创始人杨芳毓:从军人到教育家
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镇,有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伍隍中学。这所学校不仅以其严格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教学赢得了社会的好评,更因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人文关怀成为了农村学校的一面旗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伍隍中学的创始人杨芳毓。
从军人到教育家
杨芳毓,1887年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镇瓦店村。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人、工业家和教育家。
早年,杨芳毓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炮兵科,并留校任教。后又进入北京陆军大学深造,与李济深等人为同学。在军旅生涯中,他先后担任川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第三军参谋长等职务,并赴日本考察军事。1921年,杨芳毓受刘湘邀请,出任川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后又任第三军十三混成旅少将旅长。
然而,杨芳毓并没有满足于军事上的成就。他认为,“贫穷和愚昧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于是,他开始将目光转向教育事业,创办了伍隍中学的前身——寿民公学。
创办伍隍中学
1925年,在杨芳毓的倡议下,伍隍场高等小学堂校长陈光俊等人商议创办初级中学。但由于资金短缺,他们邀请乡绅杨潭清和社会名流杨芳毓出面支持。在杨芳毓等人的多方奔走下,终于募得2000余银元,在伍隍场高等小学堂的基础上创办了“伍隍场寿民公学”。
学校创办初期,杨芳毓不仅担任董事长,还亲自购置图书万余册,资助成批购进教学仪器设备。他将自己在家乡举办的果园收入的三分之一捐赠给学校,并捐资修建了一幢教学楼。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敦聘陈光俊、陈光武兄弟等人担任校长,并以优厚待遇在成渝两地招聘优秀教师。
教育理念与实践
杨芳毓的教育理念可以用“体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概括。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他在学校创办了中级技术人员培训班、艺徒班、职工补习学校、技工学校、职工子弟学校、华光职业学校等,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同时,杨芳毓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倡导“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走特色之路:育人环境和谐温馨;英语教学入情入境;德育工作与日俱进;艺体工作精彩纷呈;教学科研卓有成效。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伍隍中学的发展
经过95年的风风雨雨,伍隍中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208名教职工、4300余名学生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达100亩,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拥有设施完备的实验楼、网络现代化的教学楼、整洁宽敞的办公楼。
学校在规模办学的同时,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走特色之路:育人环境和谐温馨;英语教学入情入境;德育工作与日俱进;艺体工作精彩纷呈;教学科研卓有成效。社会效益日益明显、教学质量直线上升。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四川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等十三项省级荣誉称号。
精神传承
杨芳毓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人、工业家和教育家,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教育理念和精神,深深影响着伍隍中学的师生,成为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
如今的伍隍中学,已经成为了资阳乃至四川著名的乡镇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杨芳毓的教育理念和精神,也将在一代又一代伍隍中学师生的传承中,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