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李建成的真实命运揭秘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的真实命运揭秘
公元626年7月2日,唐朝首都长安城的玄武门前,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正在上演。随着一声弓弦响,一箭射穿了李建成的胸膛,这位唐朝开国功臣、皇太子的生命就此终结。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宫廷政变,不仅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彻底改写了李建成的命运。
从太原起兵到关中平定:李建成的赫赫战功
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建成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李建成作为长子,受命在河东秘密结交英才,为起兵做准备。在随后的军事行动中,李建成多次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在攻取西河郡的战役中,李建成仅用九天时间就平定了叛乱,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在霍邑之战中,他提出诱敌策略,成功斩杀守将宋老生。随后,他又率军驻守潼关,防止屈突通进攻,为李渊攻占长安创造了有利条件。
兄弟阋墙:权力之争的悲剧
随着唐朝的建立,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李建成虽被立为太子,但其战功和威信都不及李世民。李建成深知这一点,因此心生忌惮,与弟弟李元吉联合,开始排挤和陷害李世民。
李渊晚年宠幸的嫔妃很多,生了滕王李元婴等近二十位小皇子,他们的母亲争相交结各位年长的皇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曲意侍奉各位妃嫔,奉承、献媚、贿赂、馈赠,无所不用,以求得皇帝的宠爱。也有人说他们与父亲李渊的嫔妃张婕妤、尹德妃私通乱伦,宫禁幽深神秘,此事无从证实。当时,太子东宫、各王公、妃主之家以及后宫妃嫔的亲属,在长安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而主管部门却不敢追究。由于李世民不去讨好诸位妃嫔,所以嫔妃们很生气,争相称赞李建成、李元吉而诋毁李世民。
李世民平定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以后,李渊让贵妃等几人到洛阳挑选隋朝宫女和收取仓库里的珍宝。贵妃等人私下向李世民索要宝物并为自己的亲戚求官,李世民回答道:“宝物都已经登记在册上报朝廷了,官位应当授予贤德有才能和有功劳的人。”没有答应她们的任何要求,因此妃嫔们更加恨他。
李世民因为淮安王李神通有功劳,赏赐给他几十顷田地。而李渊的嫔妃张婕妤得知后向李渊索要这些土地给自己的父亲,李渊便将属于李神通的土地赐给了张婕妤的父亲。而李神通因为秦王的赏赐命令在先,就没有将土地让出。张婕妤就向李渊告状,诬陷是秦王李世民夺走了李渊赏赐给她父亲的土地并赏给李神通。李渊因此发怒,责备秦王李世民。
李渊的嫔妃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骄横跋扈,秦王府的官员杜如晦经过他的门前,尹阿鼠的几名家僮把杜如晦拽下马,揍了他一顿并打断了他一根手指,说道:“你是什么人,胆敢过我的门前不下马!”尹阿鼠怕李世民告诉李渊,便指示尹德妃诬告李世民,对李渊说秦王李世民欺负她的家人。于是李渊又大为生气,训斥了李世民。李世民反复为自己澄清,但李渊始终不相信他。
李世民每次在宫中侍奉高祖宴饮,面对诸位妃嫔,想起母亲太穆皇后早逝,没能看到高祖拥有天下,有时不免叹气流泪。高祖看到后很不高兴。各位妃嫔趁机暗中一同诋毁李世民道:“天下幸好平安无事,陛下年寿已高,只适合娱乐娱乐,而秦王总是一个人流泪,这实际上是憎恨我们,陛下作古后,我们母子必定不为秦王所容,会被杀得一个不留!”因此相互对着流泪,并且说:“皇太子仁爱孝顺,陛下将我们托付给太子,必然能获得保全。”高祖也为此很伤心。从此高祖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对世民逐渐疏远,而对李建成、李元吉却日益亲密了。
武德七年(624年),齐王李元吉劝说太子李建成趁早除去秦王世民,他说:“我自当替哥哥亲手将他杀掉!”李世民随从高祖前往元吉的府第,元吉命令护军宇文宝埋伏在寝室里,准备刺杀世民。李建成生性颇为仁爱宽厚,连忙制止了他。李元吉恼怒地说:“我这是为哥哥着想,对我自己有什么好处!”
李建成擅自召募长安及各地的骁勇之士两千多人,充当东宫卫士,让他们分别在东宫左右长林门驻扎下来,号称长林兵。建成还暗中让右虞候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那里调集来幽州骁勇精锐的骑兵三百人,将他们安置在东宫东面的各个坊市中,准备用他们来补充在东宫担任警卫的低级军官,结果被人告发。高祖召见建成,把他责备了一番,将可达志流放到巂州。
李建成随后又联络曾在东宫担任警卫的庆州都督杨文干,私下里让他募集勇士,送往长安。高祖李渊与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前往长安以北的仁智宫避暑,留太子李建成在长安处理国事。李建成让李元吉乘机图谋李世民,他说:“关系到我们安危的大计,就决定在今年了!”随后李建成派两位属下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给庆州都督杨文干秘密送去一批盔甲和兵器。
尔朱焕和桥公山到达豳州后,担心受到牵连不敢参与此事,便向豳州的官员告发李建成指使杨文干起兵叛乱,让他与自己内外呼应。还有一位宁州人杜凤举也前往仁智宫讲了这一情形。李渊大怒,借口有别的事情,以亲笔诏书传召李建成,让他前往仁智宫。李建成心中害怕,不敢前去。太子舍人徐师谟劝他占据京城长安,发兵起事;詹事主簿赵弘智劝他免去太子的车驾章服,屏除随从人员,到高祖那里去承认罪责。李建成于是决定前往仁智宫认罪。
李建成决定前往仁智宫。还没有走完六十里的路程,李建成便将所属官员全部留下,只带领十多个人骑马前去进见高祖,向父皇伏地叩头,承认罪责,身体猛然用力,自己摔了出去,几乎晕死过去。高祖的怒气仍然没有消除。当天夜里,高祖将他囚禁在帐篷里,给他麦饭充饥,让殿中监陈福看守着他,派遣司农卿宇文颖速去传召杨文干。因李元吉与宇文颖交好,便让宇文颖告诉杨文干起兵,于是杨文干起兵造反。李渊派遣左武卫将军钱九陇和灵州都督杨师道攻击杨文干。
李渊传秦王李世民商议此事,李世民说:“杨文干这小子竟敢做这种狂妄叛逆的勾当,想来他幕府的僚属应当已经将他擒获并杀掉了。如果不是这样,就应当派遣一员将领去讨伐他。”高祖说:“不能这样。杨文干的事情关连着李建成,恐怕响应他的人为数众多。你最好亲自前往,回来以后,我便将你立为太子。我不愿意效法隋文帝去诛杀自己的儿子,届时就把李建成降为蜀王。蜀中兵力薄弱,如果以后他能够侍奉你,你应该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他不肯侍奉你,你要捉拿他也容易啊。”
李世民带领军队出发平叛后,李元吉与后宫嫔妃轮番替李建成求情,中书令封德彝又在外朝设法解救李建成。于是,高祖改变了初衷,又让李建成回长安留守。高祖只以他致使兄弟关系不和睦的过错而责备他,将罪责推给了东宫幕僚太子中允王圭、左卫率韦挺和天策上将府兵曹参军杜淹,将他们一并流放到了巂州。
武德七年(624年)7月21日,杨文干攻陷宁州,驱赶劫掠官吏与百姓出城,占据了百家堡。秦王世民的军队来到宁州以后,杨文干叛军被击溃。杨文干被自己的部下杀死,他的头颅被传送到长安。宇文颖被李世民所抓,李渊责问宇文颖和谋反,而后将宇文颖杀了。
玄武门之变:命运的转折点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射杀了李建成。这场政变不仅导致李建成及其五个儿子被杀,还使得李建成的家族成员被逐出皇室宗籍。李世民随后被立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开启了贞观之治。
历史评价:被低估的才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李建成的历史地位。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指出:“然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硅、魏征之流即后来佐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至于李元吉者,尤以勇武著闻,故太宗当日相与竞争之人绝非庸儒无能者。”
《剑桥中国隋唐史》也指出,根据唐代初年的史料《大唐创业起居注》,李世民在王朝建立中的贡献并不比李建成多。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黄永年先生也认为,从太原起兵到高祖进入长安称帝,李建成的功业并不亚于李世民。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李树桐先生的研究更是揭示了史书中对李建成军功的刻意抹黑。他认为,由于李世民需要确立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因此在史书中刻意夸大自己的功绩,贬低李建成的贡献。实际上,李建成在防御突厥方面功绩卓著,其死后不久,突厥便能直逼渭水,迫使唐太宗签订城下之盟,这一对比足以说明李建成在军事上的才能。
结语:一个时代的悲剧
李建成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权力斗争的缩影。在封建王朝的权力更迭中,兄弟阋墙、父子反目屡见不鲜。李建成虽有卓越的才能,却在权力的漩涡中失去了生命。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也让我们思考:在历史的记载中,有多少真相被权力所扭曲?
正如史学家孟宪实所说:“唐初这段历史大家研究一致认为是经过系统篡改的。”当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或许能更客观地评价李建成的功绩,也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