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孔雀帝国:古代印度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兴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孔雀帝国:古代印度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兴衰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95CC0LQ05434E62.html

孔雀帝国是古代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幅员广阔、统一的奴隶制君主专制大帝国。它庞大的官僚机构和较完备的政治制度,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为印度历代统治者所效仿。

孔雀帝国的建立

马其顿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后,于公元前327年越过兴都库什山侵入印度西北部。当时那里正处于小国分立的局面。亚历山大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将其各个击破,并征服了旁遮普。他本想继续向恒河流域入侵,但由于士兵厌战和摩揭陀难陀王朝的强大,不得已于公元前325年顺印度河而下,分水陆两路,返回巴比伦。他撤兵后,将被征服地区交由两个印度傀儡统管,另设总督和马其顿驻军监管。亚历山大对印度西北部的入侵,削弱了当地诸小国的军事实力,客观上对以后印度的统一有利。

亚历山大的入侵和统治,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愤怒和不满,到处都有人民的反抗斗争,北印度社会动荡不安。一个出身微贱、名叫旃陀罗笈多(约公元前324~前300年)的人,成为驱逐马其顿侵略军的领导者。他领导人民取得了反侵略的胜利。大约在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在西北印度自立为王,然后东进攻占了摩揭陀首都华氏城,推翻了难陀王朝。公元前317年,马其顿驻军全部撤离印度。从此,整个北印度在旃陀罗笈多的统治下归于一统。旃陀罗笈多(月护王)利用人民的力量登上了王位的宝座。由于他出身于孔雀氏族,他建立的新王朝便称为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前187年)。

公元前305年,塞琉古王国入侵印度。具体战争情况不详,但最后双方订立了和约。根据和约,孔雀帝国获得了大体相当于今天阿富汗和俾路支斯坦一带的大片领土,从而扩大了帝国的版图。旃陀罗笈多死后,其子宾头沙罗(约公元前300~前273年)继位,他继续向南方扩张,并且镇压了■叉始罗的叛乱。到宾头沙罗之子阿育王(约公元前273~前236年)时,征服了南印度的羯陵伽。至此,孔雀王朝的疆域,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抵阿姆河西界,西达兴都库什山,形成了印度历史上空前辽阔的统一大帝国。

孔雀帝国的政治制度

关于孔雀帝国的政治制度,考底利耶(公元前4世纪)的《政事论》和塞琉古王国驻孔雀帝国的使节麦加斯特涅斯(一译美伽斯提尼)所著的《印度志》,为我们提供了重要资料。

考底利耶是古代印度著名的政治家和政论家。他是■叉始罗城人,出身于一个婆罗门家庭,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有政治头脑,关心国家事务。他辅佐旃陀罗笈多建立了孔雀王朝,是孔雀王朝的开国功臣。他所著的《政事论》,包括15卷,共180篇,内容涉及内政、外交、民政、军事、商业、财产和司法等方面,并着重论述了关于国家组织的问题。这部书问世后,曾引起许多政治家的关注。有人认为,这部著作不可能是一个人的观点,可能有后人的修订和增删,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出自考底利耶的手笔,经后人修改,大约在公元2世纪成为定稿。麦加斯特涅斯的《印度志》,原书已亡佚,但在斯特拉波和阿里安等古代作家的著作中,保存了许多片断,使我们对孔雀王朝的官僚机构和政治制度有所了解。

孔雀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君主专制帝国。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他亲自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统帅军队,握有司法权力,任免高级官员,颁布诏令。

国王之下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中央政府有首席大臣、军事长官、财务大臣和税务大臣,他们可以充当国王顾问,辅佐国王管理国家。另外还有供国王咨询的大臣会议,名为"帕利沙德"。地方分划若干省,设总督统治。省下设县,地方的基层行政单位是村社,由村长管理。据麦加斯特涅斯所述,国家官员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地方长官,负责管理水利灌溉,丈量土地,管理猎人,征税并监督那些与土地有关的人员,如伐木工、木匠、铁匠、矿工等。另一类是城市长官。他们每5人一组,共分6组,分别监管工艺、外侨、生死登记、征税、零售商和度量衡、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以及征收商品什一税。

此外,公益事业、物价调节、港口及寺庙的管理,也由城市长官负责。第三类是军事长官,由30名高级官员组成,分成6部,每部5人。各部分别管理海军、给养和运输、步兵、骑兵、战车及战象。孔雀帝国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常备军,旃陀罗笈多的军队有60多万人,是为专制统治的强大支柱。

考底利耶在《政事论》中也了提到了分别职掌32个部门的高级官员,例如国库、矿务、造币厂、税收、航运、战车、监狱、驿政等。在很大程度上,国王的诏令就是法律,国家最高法院为国王的法庭,城镇和县也设有特别法庭。孔雀帝国还建立了严密的侦探制度。侦探分为两类,固定侦探和流动侦探。他们作为国王的耳目,对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及庶民百姓的行动进行侦察和监督。

阿育王的统治

孔雀帝国在阿育王(无忧王)统治时期,达到极盛。

阿育王是孔雀帝国的第三代君主。他18岁时,被父亲宾头沙罗王派往阿般提省任总督。后来,■叉始罗城发生叛乱,据说是国王所派的大臣为治无道所至。宾头沙罗又派阿育王为该地总督,前去镇压。当阿育王率军兵临城下时,■叉始罗人民并未抵抗,反而出城迎奉,从此阿育王崭露头角。

公元前273年,宾头沙罗病逝,阿育王即位,4年后举行正式登极典礼(灌顶仪式)。这时,帝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达到了顶峰。阿育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他在敕令中自称为"诸神的宠爱者",神圣不可侵犯。国王之下有皇太子和他的首席大臣辅佐朝政。大臣会议在政治上仍起着重要作用。阿育王时,全国至少已有5个省区,设总督统治。边远省份的总督通常由王子充任,首都及其附近的省份直辖国王。

阿育王称王后,即开始向外扩张。在他举行登极典礼后的第8年(约公元前262年),征服了其南方临海强国羯陵伽。这是他在位时,最大规模的、最有影响的一次征服战争。据他的第13号铭文敕令所记,在这次战争中,有15万人被虏走,10万人被杀,还有若干倍于此的死亡者。但这以后,阿育王本人及其内外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对残酷的羯陵伽战争所造成的灾难深感忏悔。战后不久,阿育王皈依佛教,从此偃旗息鼓,转而大力宣扬非暴力的佛教和"法"(达磨)。阿育王的"法",是以印度古老的道德准则为基础的。强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仁慈友善,虔诚信奉,在他看来,臣民的行动要比他们的信仰仪式重要得多。所以,在独尊佛法,宣扬佛教的同时,阿育王对其他教派采取了宽容政策。大约在公元前253年,在阿育王的赞助下,佛教僧侣在华氏城召开了佛教的第三次结集大会,编纂整理经、律、论三藏。此后,阿育王不仅派人到国内边远地区宣扬达磨,而且还将传教士派往锡兰、缅甸、尼泊尔、叙利亚、埃及、希腊等地。相传,阿育王的一对儿女皈依佛门后,被派往锡兰传教,并获得成功。佛教在阿育王时代,开始越出国界,逐渐变成世界性的宗教。

阿育王在转向佛教后,他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于印度半岛极南端的边境诸国,他不再实行武力征服,而是与他们友好相处。他还继承先王的政策,与叙利亚、埃及、希腊等国保持友好往来,从而使孔雀帝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位宗教家。他勤于国政,在他的第6号敕令中写道:"报告者,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即使我在就餐、在后宫闺房、在内室、在厕所、在轿上、在花园,都必须(及时地)向我报告有关人民的事务。我到处都要处理人民的事务。"他执政期间,比较注意公共福利事业,例如修路、种树、挖井、建医院等。

他聪明睿智,在征服羯陵伽后,能够顺应形势,放弃穷兵黩武的政策,大力宣扬佛教,以"法"治国,施行较为宽容的政策,因此,在他的统治时代,帝国出现了和平昌盛的景象。

盛极一时的、庞大的孔雀帝国,由于没有统一的基础,因此并不巩固。印度各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及相对的独立性,造成了帝国内部阶级矛盾的复杂和尖锐,使得靠征服而统一的大帝国很难长期维持下去,一旦统治力量消弱,地方势力便会脱离中央而独立。

阿育王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统治着帝国的西北和东部核心地区,帝国开始被分割,此时南部的安度罗和羯陵伽据地独立,西北喀布尔河地区不久也脱离了孔雀帝国。大约在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的末代国王被其将军普沙密多罗.巽加,(约公元前187~前151年)所杀,使印度在政治上得以统一达一个多世纪之久的孔雀帝国灭亡了。此后,印度又陷于分裂的局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