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管理及摄食训练
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管理及摄食训练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这不仅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还可能导致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于吞咽障碍患者来说,营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摄食训练是帮助吞咽障碍患者恢复或提高吞咽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营养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介绍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管理及摄食训练,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
吞咽障碍与营养不良关系密切,吞咽障碍明显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又可通过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加重吞咽障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吞咽障碍患者一经确诊即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发现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应进一步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在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应多次进行,以确保患者营养状况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干预。
营养管理的目标
营养管理的目标是降低吞咽障碍患者经口进食难度,尽早实现经口进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吞咽时的残留,防止误吸,减少和(或)缩短管饲喂养的比例和时间。
摄食训练的基本方法
1. 口、舌训练:包括下颌、面颊部练习,如最大范围张口、下颌左右移动、鼓腮等;唇部练习,如露齿、嘟嘴、主动闭唇等;舌训练,如舌肌前伸和侧方运动、舌尖和舌体向口腔背部升起等。
2. 食物质地和形状的调整: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选择不同质地的食物。一般来说,食物质地可以分为稀流质、浓流质、糊状食物、半固体食物和固体食物。
吞咽障碍食品的质构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硬的变软:将较硬的食品搅拌,比如土豆泥、果泥等,便于咀嚼和吞咽。
(2)稀的增稠:在液体如水、饮料、果汁、牛奶中加入食品功能调整剂(增稠剂),以增加食物的黏稠度,降低食物在咽和食管中流动的速度。
(3)避免异相夹杂:避免固体和液体混合在一起食用以及容易液固分相的食物。
(4)食物均质,顺滑:确保食物质地均匀,易于咽下。
3. 一口量:即最适于患者吞咽的每次喂食量。过多的食物易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滞留,增加误咽的危险;过少则难以触发吞咽反射。应从小量(1-4 ml)开始,逐步增加。
4. 调整进食速度:指导患者以较常人缓慢的速度进行摄食、咀嚼和吞咽。一般每餐进食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为宜。
5. 咽部滞留食物的去除法:可训练患者通过空吞咽、交互吞咽、点头样吞咽和侧方吞咽等方法去除滞留在咽部的食物残渣。
摄食训练的注意事项
1. 环境与体位:选择安静、明亮的环境,患者应处于半坐卧位或坐位,颈部前屈,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最好把食物放在健侧舌后部或健侧颊部。
2. 餐具的选择:使用不锈钢勺,容量为5~10 ml;刻度勺;注射器等。
3. 进食的要求:缓慢进食,要有充足的进食时间;观察或触摸到病人已完成前一口吞咽后,再进食下一口。
摄食训练是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营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细心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风险,改善营养状况。营养管理应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进行个体化营养制定方案,家属和护理人员应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摄食训练计划及营养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中国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组.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41(12) : 881-888.
[3] 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2023版).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3.12,45(12):1057-1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