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揭秘:现代飞机的安全保障有多硬核?
《中国机长》揭秘:现代飞机的安全保障有多硬核?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在9800米高空巡航时,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突然爆裂脱落,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出窗外,驾驶舱内仪表盘失灵,温度骤降至零下40度,机长刘传健在缺氧、失压、极寒的恶劣条件下,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将飞机备降成都双流机场,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这一奇迹的发生,不仅归功于机组人员的英勇表现,更体现了现代飞机安全保障系统的强大。让我们深入剖析这次事件,看看现代飞机究竟有多安全。
现代飞机的安全设计
现代飞机被誉为“工业之花”,集成了材料科学、化学、电子学、空气动力学等领域的顶尖科技。以机翼为例,它采用了蒙皮、纵向加强构件和翼肋共同承受载荷的设计,强度足以承受最大自然受力1.5倍的考验。即使在极端颠簸的情况下,机翼也不会折断。
发动机的安全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高。现代大型民航飞机采用双发设计,单台发动机失效的概率极低,两台发动机同时失效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飞机也能依靠滑翔性能安全降落。
机组人员的专业培训
民航机组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以机长为例,他们需要完成基础培训和岗位培训两大类课程。基础培训包括管制基础专业培训和模拟机培训,而岗位培训则涵盖资格培训、设备培训、熟练培训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层层考核,才能获得执照,成为一名合格的机长。
在紧急情况下,机组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至关重要。3U8633航班的机长刘传健在缺氧环境下坚持手动操控飞机近20分钟,副驾驶徐瑞辰在被吸出窗外后凭借自身力量返回驾驶舱,乘务长毕楠在客舱失压的情况下有序组织乘客佩戴氧气面罩,这些都展现了机组人员卓越的专业素质。
空中交通管制的协同作用
空中交通管制在飞行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管制员通过飞行计划和无线电通话指挥飞机,确保飞机按照预定航线安全飞行。在3U8633航班事件中,机组人员及时向成都区域管制中心报告故障情况,申请下高度和返航。管制中心迅速响应,为飞机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了飞机能够安全备降。
安全保障系统的未来展望
3U8633航班的成功处置,充分展现了现代飞机安全保障系统的强大。但民航人并未因此而满足,他们仍在不断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进一步提升飞行安全水平。例如,飞机制造商正在研发更先进的材料和结构,以提高飞机的耐撞性能;航空公司也在不断完善机组培训体系,提升机组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空管部门则在推进空域精细化管理,提高空中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3U8633航班事件虽然惊心动魄,但最终以全员安全落地告终,这充分证明了现代飞机的安全保障系统是值得信赖的。作为乘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安全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