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十一黄金周户外活动安全指南大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十一黄金周户外活动安全指南大揭秘!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11
来源
1.
https://culture-travel.cctv.com/2024/09/23/ARTIExwjBG3FyGDRfgd80MKB240923.shtml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4223792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22A01Q6500
4.
http://sports.people.com.cn/n1/2019/1024/c430581-31419039.html
5.
http://sd.weather.com.cn/zt/tqzt/718075.shtml
6.
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RIEP7l2LQVQ%3D
7.
https://www.meituan.com/news/NN240929068006484
8.
https://www.uku-media.com/140202.html
9.
http://www.esilk.net/mobarticle.aspx?id=47238
10.
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0KnLBRSz6drlCMNSSCjYxg%3D%3D&type=1
11.
https://www.codoon.com/iec/article/ZvJth_fXSEA=

随着十一黄金周的到来,全国各地掀起了户外活动的热潮。从北方的千岛湖到西南的九寨沟,从黄果树瀑布到新疆喀纳斯,自然景区成为了人们亲近自然、享受户外生活的首选目的地。据统计,近一个月来,“秋游”热度环比上涨116%,各地“徒步”平均热度涨幅超过80%。然而,户外活动虽然能带来身心的愉悦,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如何在享受户外乐趣的同时确保安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户外运动导师张焱的专业建议。

01

充分准备:安全出行的第一步

身体准备:量力而行是关键

在参与户外活动前,首先要评估自己的体能状况。张焱建议,参与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活动强度,不要盲目追求高难度。例如,在爬山前,要确保自己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同时要评估自己的耐力和体力是否足以完成整个行程。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应该立即停止活动,及时告知领队并退出。

此外,平时的体能训练也很重要。对于计划进行多日徒步或登山的爱好者,张焱建议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如跑步、深蹲、负重爬楼梯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下肢力量。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确保活动时有充足的体力。

装备准备:细节决定安全

合适的装备是户外活动安全的重要保障。张焱强调,户外装备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关乎生命安全的重要装备。基本的户外装备包括:

  • 徒步鞋:选择专业、合脚的徒步鞋,可以有效防止滑倒和扭伤。
  • 登山杖:有助于保持平衡,减轻膝盖负担。
  • 速干衣裤:保持身体干爽,避免失温。
  • 包:选择合适容量的背包,合理分配重量。
  • 急救包:包含创可贴、消毒液、止痛药等基本药品。
  • 备用食品和水:携带足够的能量棒、坚果等高热量食品和充足的饮用水。
  • 地图和指南针:即使有GPS,传统导航工具也是必备的。

此外,根据小红书上的经验分享,户外老手还会携带斗篷雨衣、头灯、救生毯、多功能刀等应急装备。这些装备虽然看似繁琐,但在关键时刻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

心理准备:敬畏自然,量力而行

户外活动的魅力在于亲近自然,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可预测的风险。张焱指出,参与者必须有正确的心理准备:

  • 认识不确定性:天气变化、地形复杂、野生动物出没等都是可能遇到的风险。
  • 避免盲目冒险:不要为了追求刺激而选择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路线。
  • 团队协作:户外活动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舞台,团队合作往往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 尊重自然:遵守“不留痕迹”(Leave No Trace)原则,保护生态环境。
02

活动中的风险防范

户外活动中常见的风险包括坠落、迷路、高温低温伤害、溺水、蛇咬伤、蜂蜇等。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

坠落预防

  • 在不熟悉的地区,登山活动尽量安排在白天,避免走夜路。
  • 行进中以联络通畅、避免碰撞为原则,相互间保持两三米的安全距离。
  • 在陡峭、狭窄、易打滑的危险地段,看清地貌再落脚。
  • 借助树枝攀援时,要手抓活枝,决不可抓枯枝,因活枝强韧,枯枝易折。
  • 登山时最好穿登山鞋,因其鞋底花纹较深,不易打滑。若山地平缓,行程较短,也可穿一般旅游鞋、运动鞋,但是不宜穿皮鞋,更不要穿高跟鞋。

迷路预防

  • 出行前应作充分准备,在户外助手提前下载好轨迹并运用组队功能,保证与队员的联络,对目标区域的行走路线、主要标志物、求助地点、联络方法等事项都要有清晰的了解。
  • 参与户外运动者要具备在晴朗与阴雨、白天与黑夜、城市与山野等不同条件下辨识方向的能力,有条件的可配备指北针、GPS等野外定向设备。
  • 一般驴友可常备一个应急口哨,或许这貌似是多余的小东东,却能使你在危境中绝处逢生。团队活动出行前要规定成员之间、团队与后方基地之间的联络方法,在陌生地域不可单独行动。携带的饮水和食粮要适当留有余地,以应对意外情况。
  • 在已经迷路而又一时得不到救援的最坏情况下,要节水节粮,就近寻找水源与可食动植物,同时注意保温,节省体能,延长支持时间以等待救援,并利用一切可能手段向外发出呼救信号。

高温和低温伤害预防

  • 夏季活动,避免在阳光下曝晒,避开高温时间段(10-15时)的野外活动,戴遮阳帽,带上足够饮水。
  • 冬季出行要事先了解目标区域的气温,特别注意海拔高度和坡向对气温的影响,穿着衣物和携带的睡袋要足够保暖。大致上,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度。以此推算,城市市区地面(海拔仅十几米)温度5度时,山峰附近营地(海拔1700多米)气温可低至零下5度。同一山峰,南坡向阳,北坡背阴,温差也可达5至10度。

溺水预防

  • 事先了解目标区域水情,学会应急救护技能。溯溪活动前应了解上游有无水库及放水规律,目标区域及其上游的近日降雨情况。野外扎营不要选在溪沟边或其他地势低洼处。陌生水域不可单独下水。万一有人溺水,首先要争取第一时间积极抢救,同时呼叫求援。

蛇咬伤预防

  • 避免蛇伤的最好办法是了解蛇的习性,不要去那些蛇类频繁出没的地方,尽量避免与蛇遭遇。非去不可时,应对地貌先作仔细观察,谨慎行动。
  • 比如夏季的傍晚去溪边打水洗衣,不要去翻动溪边石头——说不定一条蛇正在石头下纳凉呢。蛇不以人为猎物,只要你不去侵扰它,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在野外遇见蛇,绕行避开即可,不必惊慌。真正的危险是无意中踩到蛇身,蛇被踩痛了,自然要反击,猛咬一口,然后立即逃遁。这只是蛇本能的自卫反应。若是无毒蛇,被咬后少量出点血,疼痛一阵子,只要避免伤口感染,一段时间后自会愈合。若是毒蛇,那就麻烦了。
  • 万一被咬,应立即自救,或由同伴救助,先作应急处理。首先识别牙痕以区分毒蛇与无毒蛇。若能肯定为无毒蛇咬伤,只要作止血包扎即可。若为毒蛇咬伤(不易判定时按毒蛇咬伤处理),在伤口近心端结扎、扩创,吸出伤口附近毒液,外敷蛇药,保持伤员安静,然后尽快送医。送医路远的,结扎带每15分钟放松一次,以免肢体缺血坏死。所以,止血带、纱布、蛇伤药应作为户外运动者背包里的常备物品,以供应急使用。

蜂蜇预防

  • 人并非蜂类的食物,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除非你有意或无意地刺激、伤害了它们。零星几只蜂在你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千万别拍打。若遇见蜂巢,应绕行避开,不要过于靠近。
  • 扎营前应观察周边环境,避免在蜂巢附近宿营。蜂类嗅觉极为敏锐,女孩子出行前不要浓妆艳抹,因为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品,其分子结构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易被误认为蜜源而“招蜂引蝶”。
  • 万一被蜂群攻击,要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迅速脱离现场,不要反复扑打。扑打一是更加激怒蜂群,二是扑打时必然多出汗,汗多味重,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03

应急处理方法

触电、雷击的急救处理

  • 不能直接去碰触电者的身体,应立即切断电源。重危者立即送医院抢救。一旦发现触电者,不要慌张地去直接碰救援。
  • 首先需切断电源,无法关断电源时,可以用木棒、板等将电线挑离触电者身体。救援者最好戴上橡皮手套,穿橡胶运动鞋等。如果发现触电者已停止呼吸,需马上作心、肺复苏术抢救。同时检查一下患者头部、胸部受伤和有无灼伤情况,应立即送医院。
  • 碰到闪电打雷时,要迅速到就近的建筑物内躲避。在野外无处躲避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找低洼处伏倒躲避,千万不要在大树下躲避。
  • 直接遭雷击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未被雷直接击中的人,会出如同触电一样的症状,这时应马上采取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

溺水急救处理

  • 仔细观察呼吸和心跳情况,对呼吸、心跳停止者,马上做心、肺复苏术,并设法让病人吐水。跳水容易引起颈椎骨折和损伤脊髓,出现肢体麻痹、呼吸麻痹等,应马上叫救护车。
  •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马上检查溺水者的心跳、呼吸等情况,如呼吸停止,应马上做人工呼吸抢救。
  • 当救援者能站立在水中时,可用双手托住溺水者的颈部,口对口先连续吹入四口气,在5秒钟内观察溺水者的胸、腹部,看看有否反应。也可用脸颊贴在溺水者嘴上感觉一下有否自主呼吸,如无反应,再吹四口气。如果是呼吸、脉搏完全停止了,要做心、肺复苏术。

食物中毒的急救处理

  • 在户外,由于饮水、饮食不洁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 当想吐的话,应让其吐出,不要轻易地给病人服止泻药,以免贻误病情。
  • 轻症者可服用氟呱酸、黄连素等药,呕吐、腹泻次数多者要及时补充含糖、盐的水份。
  • 有呕吐、腹泻、舌苔和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等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状时,要注意:
  • 为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而引起窒息,应让病人侧卧,便于吐出。
  • 在呕吐中,不要让病人喝水或吃食物,但在呕吐停止后马上给补充水分。
  • 如腹痛剧烈,可服用颠茄片或654-2可取仰睡姿势并将双膝弯曲,有助于血液循环。
  • 腹部盖毯子保暖,这有助于血液循环。
  • 当出现脸色发青、冒冷汗、脉搏虚弱时,要马上送医院,谨防休克症状。
  • 一般来说,进食后短时间内即出现症状,往往是重症中毒。小孩和老人敏感性高,要尽快治疗。食物中毒会引起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出现抽搐、痉挛时,马上将病人移至周围没危险物品的地方,并取来筷子,用手帕缠好塞入病人口中,以防止咬破舌头。
04

活动后的注意事项

安全返回后,身体恢复同样重要。张焱建议:

  • 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帮助身体恢复。
  • 进行适当的拉伸运动,缓解肌肉酸痛。
  • 注意休息,避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 检查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户外活动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正如张焱所说:“玩户外绝对不要冒险,更不要盲目追求刺激,不打无准备之仗是绝对正确的。”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享受户外运动乐趣的同时,确保自身安全。让我们一起遵循张焱的建议,安全、快乐地享受每一次户外之旅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