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孙弢:性早熟儿童心理干预新方法
专家孙弢:性早熟儿童心理干预新方法
近年来,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孙弢在性早熟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心理干预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性早熟的定义与危害
性早熟是指男童9岁前、女童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包括乳房发育、阴毛生长、月经初潮等。据统计,我国女童性早熟的发病率已高达5.93%,男童为0.87%。性早熟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最终身高受损,还会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孙弢:性早熟心理干预的新方法
孙弢主任医师在性早熟的治疗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性早熟的治疗不应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他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心理干预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信任关系:医生和家长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感受和困惑,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性早熟,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
开展性教育:针对性早熟儿童的特殊情况,进行科学、适度的性教育,帮助他们理解身体的变化,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和误解。
培养自尊自信:通过心理辅导和家庭支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减少因外貌差异带来的心理压力。
改善家庭环境:指导家长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家庭氛围,避免过度关注孩子的外貌,而是更多地关注其内在品质和能力的培养。
定期心理评估:对性早熟儿童进行定期的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综合治疗:药物与心理干预相结合
在药物治疗方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是目前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首选药物。研究表明,GnRHa能有效抑制性发育进程,延缓骨骼成熟,改善最终身高。然而,对于预测成人身高严重受损的患儿,单纯使用GnRHa可能效果不佳,需要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
孙弢主任医师强调,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应相辅相成。在关注儿童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重视其心理健康。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开展科学的性教育、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改善家庭环境等心理干预手段,可以帮助性早熟儿童更好地应对这一特殊时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性早熟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需要医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孙弢主任医师及其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性早熟的临床研究,为更多患儿带来希望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