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苏-27到歼-11B:中俄航空合作的20年变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苏-27到歼-11B:中俄航空合作的20年变迁

引用
环球网
13
来源
1.
https://mil.huanqiu.com/gallery/9CaKrnQgLph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OGUE2290515NDUT.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37BQVU05566R1N.html
4.
https://www.sohu.com/a/579126762_120542825
5.
https://new.qq.com/rain/a/20211228A08C7T00
6.
https://www.sohu.com/a/745630183_121455371
7.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69024
8.
https://new.qq.com/rain/a/20211116A08R4200
9.
https://sputniknews.cn/20241003/1061887834.html
10.
https://www.ciplawyer.cn/articles/112192.html
11.
https://mil.sina.cn/2015-01-12/detail-iavxeafr9853191.d.html
12.
https://k.sina.cn/article_7295511715_1b2d8aca3020017stc.html
13.
https://mil.sina.cn/zm/2020-11-25/detail-iiznctke3162205.d.html
01

从苏-27到歼-11B:一段充满波折的航空传奇

02

苏-27:中国空军的“救星”

1989年,随着中苏关系正常化,苏联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在莫斯科的库宾卡基地,中方代表团第一次亲眼目睹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苏-27。这款战斗机以其卓越的机动性能和超长航程,立即赢得了中国军方的青睐。

然而,苏联最初并不愿意出售苏-27。在中方的坚持下,苏联最终同意出售,并于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苏-27安全飞抵中国安徽某基地。这批苏-27不仅提升了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更开启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新篇章。

03

歼-11B:从仿制到创新的艰难历程

1996年,中国开始引进苏-27生产线,生产出的歼-11A战斗机虽然性能优异,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俄罗斯手中。为了摆脱对俄罗斯的技术依赖,中国决定在歼-11A的基础上研发完全自主的歼-11B战斗机。

然而,研发过程并不顺利。由于俄方严格控制原始设计资料,中国工程师只能依靠结构和材料制图,结合生产经验进行逆向工程。在克服了重重技术难关后,2003年12月6日,歼-11B成功首飞。但随后又遇到了发动机可靠性问题,直到2012年才彻底解决动力问题,形成完整战斗力。

04

俄罗斯的态度转变

歼-11B的成功让俄罗斯感到震惊。作为苏-27的“娘家”,俄罗斯一直未能给自家的苏-27系列战机装上相控阵雷达。而中国不仅完成了这一技术突破,还将其应用到了歼-11B上,使其性能超越了俄罗斯最新的苏-35战斗机。

这一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实力,也改变了中俄在军事技术合作中的地位。从最初的“学生”变成了“竞争对手”,中国在航空技术领域的进步让俄罗斯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昔日的“徒弟”。

05

歼-11B的蜕变:从“空优”到“多用途”

2022年,改进型歼-11B(被称为“歼-11BG”)正式亮相。这款改进型战斗机换装了与歼-16相似的相控阵雷达,具备了多用途作战能力,从一款专用空优战斗机转型为真正的多用途战斗机。预计改进后的“歼-11BG”将有超过100架服役,成为海空军的重要力量。

06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新篇章

尽管在航空技术领域出现了竞争态势,但中俄两国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依然保持着积极态势。双方不仅继续进行军事装备贸易,还在联合军事演习、空中和海上巡逻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展现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

从最初的苏-27引进,到如今的歼-11B改进型,这段历程不仅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也折射出中俄关系的复杂演变。正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所说,中俄两国的行为是“绝对透明的,不针对第三国”,体现了大国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