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电动车普及,空气质量大变样?
南京市电动车普及,空气质量大变样?
2023年上半年,南京市新能源汽车上牌量达到4.99万辆,同比增长41.6%,这一数据创下历史新高。目前,南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2.08万辆,从2017年的每年新增1万辆,到2022年新注册登记8.75万辆,呈现出“跳跃式”增长态势。
随着电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这是否真的带来了空气质量的改善?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数据,2022年南京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9.7%,较2017年提升了7.4个百分点。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南京空气质量排名19位,位次靠前。
然而,电动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非那么简单。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指出,电动车的充电方式对其环境效益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如果电动车在用电高峰时段进行快速充电,会增加燃煤发电的需求,反而可能加剧空气污染。相反,如果能够在非高峰时段采用慢充模式,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还能减少碳排放。
南京市正在大力发展智能电网产业,目标是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根据规划,南京将建设成为世界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先行示范区,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135万千瓦,发电供应量占比达10%。这一发展态势为电动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究还表明,将公交车和出租车升级为电动车是改善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手段。北京约三万辆公交车和六万六千辆出租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相当于八百二十万辆私家车的排放量。因此,优先推动公共交通领域的电动化,能够更快地见到环境效益。
综上所述,电动车的普及确实为南京市带来了空气质量的改善,但这一过程并非自然而然。它需要合理的充电策略、智能电网的支撑,以及对公共交通领域的重点突破。未来,随着南京市智能电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动车将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