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短剧制作成本飙升,暴利时代终结?
横店短剧制作成本飙升,暴利时代终结?
2024年,横店影视城华夏文化园接待了885个短剧剧组,同比增长436.36%。曾经一部短剧只需十几万元就能完成制作,如今同样质量的项目成本已飙升至六七十万甚至上百万。在短剧市场快速发展的背后,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正在悄然上演。
成本飙升:从“小作坊”到“大制作”
横店影视城,这个被誉为“中国好莱坞”的地方,见证了短剧制作成本的飙升。2024年,横店共接待竖屏剧剧组1190个,同比增长近4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短剧制作团队的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三五人发展到现在的50-60人,拍摄周期也从7天延长到15天左右。
成本的上涨体现在方方面面。横店群演的价格从按天计价涨至按场计价,每场价格已突破千元。短剧制作成本更是从早期的10万元飙升至百万元级别。一位制片人感叹道:“最开始还是三五个人拿着单反进来,到如今日均成本动辄上千元的吊机、真马的拍摄配置,让短剧配套越来越接近大剧组。”
竞争加剧: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
成本飙升的背后,是短剧市场的激烈竞争。各大平台纷纷入局,头部影视公司加速布局,使得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以2025年春节档为例,各大平台共上线超过400部短剧,其中大部分为免费观看。这种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迫使制作方不断提高制作标准。
与此同时,平台对内容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红果短剧为例,平台要求全剧时长超过100分钟,且分账指标看重完播率。这种高标准促使制作方不得不加大投入,提高制作水准。一位制片人表示:“现在做短剧不求多赚,一部能赚个一二十万就挺好了,毕竟亏钱的概率还是很大。”
行业洗牌:从“粗制滥造”到“精品化发展”
在成本飙升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短剧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洗牌。曾经以“低成本、低门槛、高回报”为特点的短剧市场,正在向精品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行业门槛显著提高。粗制滥造的作品已难以立足市场,中小制作团队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内容质量大幅提升。据统计,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5%,用户规模占网民整体52.4%。精品化战略正在为行业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
展望未来,短剧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 内容精品化:随着用户审美提升,高质量内容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 商业模式多元化:除分账模式外,广告植入、品牌合作等收入来源将更加丰富
- 行业规范化:在政策引导下,行业将向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 跨界融合:与文旅、电商等领域的融合将为行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短剧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虽然“暴利”时代已经终结,但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对于真正有实力的制作团队来说,这或许才是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