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水族箱里的时尚宠儿
孔雀鱼:水族箱里的时尚宠儿
孔雀鱼:水族箱里的时尚宠儿
孔雀鱼(学名:Poecilia reticulata),又名孔雀花鳉,也称为凤尾鱼、彩虹花鳉、虹鳉、古比鱼等,是一种常见小型热带观赏鱼,具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颜色鲜艳,品系多,很受水族爱好者欢迎,被引进世界各地,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热带鱼之一。
养殖要求
水温与水质
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巴西北部与圭亚那的淡水流域,但也能生活在半淡咸水的环境中,喜欢12至26度的水温,最佳温度为25.5度至27.8度之间,普遍生活在硬水,酸碱值偏弱碱性(pH7至7.5)的环境。也能生活在半淡咸、河口的环境中。
鱼缸与造景
孔雀鱼我们一般都是群养,它们本身也属于群居鱼类,喜欢成群在一起,所以饲养孔雀鱼的鱼缸建议用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的鱼缸。鱼缸容积可以不大,但是要注意养鱼的密度不要过大,否则容易水质变差或是引起缺氧死亡。
鱼缸可以不是很大,但是水位不能太满,如果有条件,还是鱼缸加个透气的盖子。孔雀鱼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一旦发生激烈变化,它们会有激烈的行为动作,例如跳缸。
至于鱼缸内的环境和造景,孔雀鱼性情温和但是比较活泼,可以多在鱼缸内放一些沉木、石头、阴性水草等可以让它们活动玩耍(躲避)的地方。还有,虽然孔雀鱼性情温和,但你尽量不要与其他游速较快的鱼类混合饲养,否则容易受到惊吓,甚至会发生"打架斗殴"的现象。
饲料与喂食
孔雀鱼是杂食性的鱼。它的食物从大类来分可以分为人工饲料和活饵料。大部分饲养者一般都使用人工饲料进行喂养,现在市面上有专门给孔雀鱼吃的人工饲料,其富含的营养成分也还行,基本可以满足孔雀鱼的需求。
当然,活饵料的营养价值是远胜于人工饲料的,毕竟是活的。我推荐的活饵料有丝线蚯蚓、水蚤、丰年虾(无节幼虫)等等。但因为活食的安全性问题我们不可知,因此要谨慎处理。目前安全性较高且适口性较好的活饵料就是丰年虾,我们自己在家就可以简单孵化,所以首选丰年虾。
水蚤适用于幼鱼阶段喂食,我们也可以自己用绿水繁殖,但是水蚤体内携带细菌的可能性大,不建议多次喂养。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月给孔雀鱼喂两到三次的活饵料搭配每天喂一到两次的人工饲料。不要一次喂太多,不能看到它们都吃完了就一直喂,其实孔雀鱼食量并不大,少食多餐就可以。要知道许多宠物鱼类都是没有饱腹感的,喂多少它们就吃多少,反而是饱食容易引发健康问题。
繁殖特点
繁殖周期与产量
孔雀鱼的繁殖周期相当短,从孵化到具繁殖能力的成鱼仅需2至3个月。因此在进行鱼种改良人工选择时,也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目标性状。
孔雀鱼会捕食同类幼鱼,甚至包括自己的后代。故培育时需特别注意怀孕的母鱼,适时隔离至阴暗处或是水草缸中待产。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存活率及收获率。
孔雀鱼以卵胎生繁殖。一胎可生数十尾幼鱼。具体的数量取决于母鱼的年龄、体型、健康情形等条件。初次生产的母鱼通常只会生10至20尾,如是体长超过5公分的成熟母鱼,甚至可生上百尾。 与安德拉斯孔雀鱼(Poecilia wingei)容易杂交且后代具有生育能力,也有与其近亲茉莉花鳉(Poecilia latipinna)、帆鳍花鳉(Poecilia velifera)杂交的纪录,但杂交出来的个体总是居多都是不育的雄鱼。
孕期与生产
孔雀鱼的孕期约21-40天,视环境因素如温度而变化。在理想环境下,每月可繁殖一次,或每三个月进行两次。生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隔离:母鱼临产前需要隔离,防止其他鱼干扰。
- 环境:保持安静,避免惊吓,维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
- 营养:产前提供充足的营养,尤其是高蛋白食物。
- 护理:生产后及时将母鱼隔离,防止其吞食幼鱼。
幼鱼护理
- 隔离:将幼鱼与成鱼隔离,避免被吞食。
- 喂食:前三天不需要喂食,之后可喂食丰年虾幼虫或细碎的鱼粮。
- 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新水。
- 光照:两天后可适当接受自然光照射,促进健康成长。
实用养殖技巧
- 控制水温:保持在22-24摄氏度,使用加热棒调节。
- 定期换水:每周更换1/3的水量,保持水质清洁。
- 多样化饲料:人工饲料和活饵料搭配使用,保证营养均衡。
- 控制繁殖:合理搭配公母比例,避免过度繁殖。
- 疾病预防:定期观察鱼的行为与外观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结语
孔雀鱼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尾鳍形状成为许多水族爱好者的首选观赏鱼。它们生活在温暖、清澈的水域中,以浮游生物和小型昆虫为食。孔雀鱼不仅体型小巧可爱,而且繁殖能力强,是水族箱中的时尚宠儿。了解孔雀鱼的生活习性,不仅能让你更好地照顾这些美丽的宠物,还能提升你的养鱼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