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教授: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带,建设黄河流域经济增长新极点
张学良教授: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带,建设黄河流域经济增长新极点
近日,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七次专题研讨会上,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以中心城市与大都市圈为核心,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带,使之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极点。
“四轴八带”战略框架
张学良教授提出了郑洛西高质量发展的“四轴八带”战略框架。其中,“四轴”包括高质量发展轴、高品质生活轴、高效能治理轴和高水平开放轴。
高质量发展轴强调在生态保护前提下,推动经济从“有没有”“有多少”转向“好不好”“优不优”。高品质生活轴则聚焦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高水平开放轴旨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衔接点,而高效能治理轴则致力于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
区域合作的基础与前景
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的建设具备坚实基础。郑州、洛阳、西安三地2020年GDP占比分别为22.5%、18.79%和9.61%,位居黄河流域前列。从上市公司企业关联数据看,三地城市交流合作呈现“多节点”“多线程”特点,高铁网络联系日益紧密,民间互动频繁。
“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作用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成黄河流域防洪抗旱气象保障示范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试验区和气象赋能行业发展试验区。规划提出实施四项重大工程,包括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气象保障能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和气象科技创新等,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气象高质量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的样板流域。
基层实践的积极探索
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各地积极行动。例如,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与黄河河务局开展支部共建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化对黄河相关工作的理解,探索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新路径。
张学良教授的建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构建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不仅能够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有望将其打造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第五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