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岛大厦&通州人民商场大变身!
蓝岛大厦&通州人民商场大变身!
北京两大老牌商场——蓝岛大厦与通州人民商场,正迎来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这场改造不仅关乎两座建筑的焕新,更折射出北京商业发展的新动向。
老牌商场的辉煌与落寞
蓝岛大厦,这座矗立在朝阳区东大桥的商业地标,曾是北京最繁华的购物中心之一。上世纪90年代,蓝岛大厦以4.5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和2.4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成为朝阳区占地面积最大的综合购物中心。当时,蓝岛员工人手一个“小蓝本”,其中写有《一片情系列服务公告》,记载着蓝岛对顾客的31条承诺:所购商品如有质量问题,商场承担顾客因退换货造成的误工费、交通费;给发现出售假冒商品的顾客奖励……凭借这样的“一片情”服务,蓝岛很快赢得了良好口碑。“当时除了朝阳区的居民,通州居民也经常来逛蓝岛。”一位老员工回忆。
然而,随着悠唐、世贸天阶、侨福芳草地、三里屯等新型购物中心的崛起,蓝岛大厦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客流量不断下滑,曾经一天能卖七八万元的品类,如今只有一两万元的销售额。70岁的刘女士感叹道:“最近这几年基本只有老人们来逛了,因为我们对这儿有感情啊!”
同样面临转型压力的还有通州人民商场。这座始建于1984年的商场,曾是京郊地区首屈一指的“亿元商场”,见证了老通州人民的无数生活瞬间。但随着电商的崛起和新型商业模式的冲击,商场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亟待转型。
老树发新芽:改造计划浮出水面
面对困境,两座老牌商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转型升级。蓝岛大厦将进行大规模硬件升级和业态结构调整,以适应现代消费需求。改造后的蓝岛大厦将引入更多体验类业态,包括餐饮、儿童体验等,同时优化购物环境和服务质量。
通州人民商场的改造则更具前瞻性。商场将转型为数字经济智城园产业园,打造一个集共享办公、展示交流、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创新空间。改造后的商场将重点布局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生态,成为城市副中心数字经济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造背后的深意
这两座商场的改造,不仅仅是简单的硬件升级,更体现了北京商业发展的新趋势。
首先,改造体现了区域发展的新需求。蓝岛大厦所在的朝外大街区域,正在推进大规模城市更新工程。随着地铁17号线的开通,该区域将形成全市首个“四线换乘”枢纽,为商场带来更大的地理优势。通州人民商场则借助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东风,转型为数字经济产业园,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其次,改造反映了消费升级的新方向。在体验经济时代,单纯的购物功能已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蓝岛大厦通过增加体验类业态,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通州人民商场则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商圈,满足消费者对科技和便利的追求。
最后,改造展现了政策引领的新趋势。《北京市数字消费能级提升工作方案》提出,要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数字消费首善之城”。两座商场的改造,正是这一政策的生动实践。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老牌商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展望未来:从“旧地标”到“新引擎”
蓝岛大厦和通州人民商场的改造,不仅是两座建筑的重生,更预示着北京商业发展的新阶段。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的老牌商场将通过转型升级,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步伐的加快,这些改造后的商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它们不仅能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更将吸引外来游客,提升北京的商业魅力。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这些商场还将成为展示北京科技创新实力的窗口,助力北京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从“旧地标”到“新引擎”,蓝岛大厦和通州人民商场的改造,正是北京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里,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与未来相遇。每一次改造,都是对城市记忆的传承,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