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止痛药:正确使用是关键
阿片类止痛药:正确使用是关键
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天有90人因滥用阿片类药物而死亡。这种被称为“沉默杀手”的药物,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如何正确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阿片类止痛药?
阿片类止痛药是一类作用于脑细胞的止痛药物,可以从罂粟植株中提取,如吗啡,也可以在实验室制造,如芬太尼。常见的阿片类药物还包括可待因、氢可酮和羟考酮等。这些药物通过血液传播,附着到脑细胞的阿片受体上,从而阻断疼痛信号,提升愉悦感。
如何正确使用阿片类止痛药?
三阶梯止痛原则
在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时,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止痛”原则:
- 轻度疼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如布洛芬。
- 中度疼痛: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可待因。
- 重度疼痛: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芬太尼。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实践中多采用NCCN成人癌痛指南的推荐,对于中度疼痛(4-6分),开始使用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首选口服给药:对于不能耐受副作用、不能吞咽或存在口服吸收障碍的患者,可采用透皮贴剂、栓剂纳肛等非口服途径。
- 按时给药:止痛药物需按时服用,以维持体内稳态血药浓度,有效缓解基础性疼痛。出现爆发性疼痛时,应按需选择即释性药物快速止痛。
- 个体化给药:制定方案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肝肾功能、基础疾病、全身状况等,给予适当、足量的剂量。
- 关注细节:包括疼痛的全面评估、准确的药物治疗、动态随访及患者的心理、精神、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家庭及社会支持等。
使用阿片类止痛药的风险
成瘾性问题
阿片类药物具有成瘾性,主要与其触发大脑奖赏中枢、释放内啡肽有关。内啡肽能抑制疼痛感知,增强愉悦感,产生一种短暂但强烈的幸福感。当药物作用消失后,使用者可能会渴望再次体验这种感觉,从而导致成瘾。
成瘾性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 使用时长:使用超过几天会增加长期使用风险,从而更可能造成阿片类药物成瘾。仅使用五天后,一年内仍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 个人病史:有物质滥用史、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史的人更容易成瘾。
- 社会环境因素:生活压力大、失业、贫困等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增加成瘾风险。
药物副作用
使用阿片类药物时,还应注意以下副作用:
- 便秘:需要药物预防,可使用粪便软化剂或刺激性泻剂。
- 恶心、呕吐:一旦出现,应按时给予止吐药物。
- 谵妄:发生率低于5%,多见于首次使用或快速增加剂量的患者。
- 尿潴留:发生率低于5%,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需谨慎。
- 嗜睡及过度镇静:多伴注意力分散、思维能力下降。
- 呼吸抑制:表现为呼吸次数减少(<8次/分),并伴有血氧饱和度降低。
与其他止痛药的比较
非阿片类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不会引起躯体依赖性和耐受性。而阿片类药物则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疼痛、癌痛等重度疼痛,但需要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和剂量。
临床使用建议
在临床实践中,应优先考虑非阿片类药物治疗,限制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时间。对于必须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并密切监测药物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医生应向患者充分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和风险,帮助患者做出明智的决定。
结语
阿片类止痛药是双刃剑,既能有效缓解疼痛,又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和成瘾风险。因此,在使用时必须谨慎,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同时,患者和医生都应保持警惕,定期评估药物疗效及副作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滥用风险。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药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