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治疗慢性疼痛:作用机制、注意事项与风险
布洛芬治疗慢性疼痛:作用机制、注意事项与风险
布洛芬是治疗慢性疼痛的常用药物,尤其适用于伴有肿胀和发炎的轻至中度疼痛。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然而,使用布洛芬时需谨慎,应遵循医生建议,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以避免潜在风险。
布洛芬的作用机制与适用范围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布洛芬广泛用于缓解多种疼痛,包括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术后疼痛、腰痛、运动后损伤性疼痛;劳损、腱鞘炎、滑囊炎引起的疼痛;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其他非类风湿关节炎及急性痛风。
使用布洛芬的注意事项
虽然布洛芬是常见止痛药,但并非人人适用。以下人群需特别注意:
孕妇禁用:布洛芬可能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损害,20周以上使用可致胎儿肾脏损害,同时增加羊水不足风险。
哺乳期妇女:布洛芬能够进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如果用药,需停止哺乳。
备孕妇女:可延迟或阻止排卵,引起可逆性不孕,故计划妊娠的妇女应慎用本药,受孕困难或正接受不孕检查者,应考虑停药。
消化性溃疡或胃肠道出血患者:布洛芬能够抑制对胃肠黏膜起保护作用的环氧酶1的活性,加重溃疡或出血。
心脏病患者:口服高剂量(≥2400mg/日)布洛芬可增加心脏病发作和卒中风险,且风险随剂量和用药时间增加。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布洛芬经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服用布洛芬可能会加重该类患者的病情。
此外,布洛芬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也需严格遵守:
口服:一般应在餐后15分钟至30分钟服用,成人一次剂量为0.2克,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小时至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0.4克。
外用:不得涂抹在眼睛、口腔和肛门等部位。使用前应清洁患处,涂抹药物后轻轻按摩患处,使药物充分吸收。
栓剂:使用栓剂前应先排便,以减少直肠内的粪便和气体对药物的阻挡。患者宜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将药物尖端从肛门插入,待药物完全溶化后保持原体位15分钟至30分钟。
布洛芬的药物相互作用
布洛芬与其他药物合用时需谨慎:
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与其他解热镇痛、抗炎的药物同时使用,属于重复用药,可能会增加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溃疡。
阿司匹林与布洛芬合用会增加胃肠道溃疡的风险,应避免合用。
不宜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合用,如地塞米松、可的松、醋酸可的松、醋酸泼尼松、倍氯米松。糖皮质激素与布洛芬合用时,会使胃肠道溃疡的风险明显增加。
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同用时,可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增加出血倾向。
与地高辛、甲氨蝶呤、口服降血糖药物同用时,能使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不宜同用。
与呋塞米(呋喃苯胺酸)同用时,后者的排钠和降压作用减弱;与抗高血压药同用时,也降低后者的降压效果。
布洛芬的不良反应
正常服用布洛芬后可能出现以下副作用:恶心、呕吐、胃烧灼感、轻度消化不良、头痛、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精神紧张、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等。如果过量或长期服用,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包括严重胃肠道反应(如出血、溃疡、穿孔,表现为呕血、黑便、腹痛、腹胀等)、严重心血管血栓事件(可表现为胸痛、气短、无力、言语含糊等)、严重皮肤反应(如剥脱性皮炎、史约综合征)。
专业建议
虽然布洛芬是常见止痛药,但并非人人适用。使用布洛芬时需谨慎,应遵循医生建议,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以避免潜在风险。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不要单纯依赖止痛药。同时,不要随意与其他药物合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