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吉祥物为何取名“巳升升”?珠海设计团队揭开背后的故事
央视春晚吉祥物为何取名“巳升升”?珠海设计团队揭开背后的故事
2025年央视春晚吉祥物“巳升升”以独特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迅速走红。这个吉祥物的设计团队来自珠海,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担任主设计师。近日,记者走进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对话设计团队,揭秘“巳升升”背后的设计故事。
2025年是乙巳蛇年。“巳升升”以甲骨文中的“巳”字为造型基础,以唐鎏金坐佛纹云头银如意为参考,整体构造融入四个如意,寓意“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与春晚主题高度吻合。
“巳升升”设计团队出自珠海,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担任主设计师,并与教师宫帅,在读博士生吴冕,硕士生吴奕璇、陈荷佳、赵紫宏、陈依婷,组建设计团队共同完成。
用当代方式表达中国传统文化
创作基本思路是用当代方式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巳”与蛇在十二地支中有紧密联系,且“巳”字象形字与蛇的形态也接近,于是以甲骨文中的“巳”字作为设计基础,同时结合我们希望传递的理念和设计的动态,“巳升升”作为蛇年生生不息的象征在设计上进行了立体呈现。
主要来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对现代审美的理解。吉祥物是一个整体设计,并不是由某一个具体瞬间决定的。我们参考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如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的如意云头、三星堆的青铜蛇等,同时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审美趋势,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吉祥物形象。
选择法门寺的如意云头和三星堆的青铜蛇作为设计元素,是因为它们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象征意义。如意云头代表吉祥如意,青铜蛇则体现蛇的生生不息和蜕皮重生的寓意。我们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将这些元素进行抽象和提炼,巧妙融入吉祥物的形象中,使其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趋势。
从上千次修改中找到“巳升升”创意点
最让我们感到自豪或满意的一个创意点是吉祥物的动态和微微扬起的脸,它给人一种奋发向上和春节的喜庆氛围,消除了人们对蛇恐惧的传统认知,以憨态可掬、喜庆祥和的形象出现。
这个创意点是在设计过程中的不断尝试和修改中诞生的,我们通过团队协作和反复推敲,经过上千次修改找到了这个既符合审美趋势又具有深刻寓意的形象。
单单“巳升升”的眼睛就做了很多次处理。大家现在看到的眼睛的位置、大小、角度和层次与初稿有很大区别,定稿前还在微调,力求让它的眼睛尽可能多的传神、可爱。
我们选择青色作为吉祥物的主色调,因为今年是乙巳年,也叫青蛇年。造型风格上,我们结合了甲骨文中的“巳”字和如意云头的造型,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形象。主要考虑因素包括符合活动主题、易于识别和记忆,以及符合观众审美趋势等。
没有用到AI工具参与设计
主要难点包括高关注度,时间紧迫、审美差异和文化内涵的表达。2024年9月接到任务,12月定稿,中间还需要经历多轮修改和审核,迫使我们必须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工作。审美差异,要求我们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和地域的观众需求;文化内涵的表达则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设计中。
从草图绘制到最后定稿,经历了八次大的修改和调整,如调整吉祥物的动态、色彩搭配和造型风格等。这些变化主要是基于总台春晚导演组和审核部门的反馈和考虑,以确保设计符合活动主题和观众审美趋势。
我们团队对历年的春晚吉祥物进行研究,决定2025年的蛇年吉祥物不用AI设计。面对像春晚吉祥物这样具有高度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的设计任务,手绘更适合这种需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进行细致创作的项目。实际绘制中我们注重运用笔触和传统图案色彩的运用,力求让吉祥物呈现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和美感。
同时,在团队协作过程中,设计师之间的交流、碰撞和共同努力,是实现优秀设计的关键,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所产生的创造力是目前AI难以替代的。但是,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迭代,我相信AI在之后的设计工作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希望通过“巳升升”传递美好祝福
整个设计过程我们总结出四点经验。需要深入挖掘文化溯源与文化内涵,从厚重的中国文化中找寻设计创意,让设计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底蕴。早期“巳升升”尾巴上的穗子,是我们随意画的,但是导演组希望我们可以有明确的文化溯源,后面团队去故宫寻找如意文物,并找到合适的原型,才让导演组保留了这一元素。
与此同时,要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要充分考虑观众需求和各方反馈,确保产品拥有广泛的接受度。要注重细节和品质,确保设计的专业性和艺术性。
“巳升升”的版权已经无偿转让给总台。目前总台已经推出了系列以吉祥物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毛绒玩具、冰箱贴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周边产品,让更多人感受到蛇年春晚的文化氛围和吉祥寓意。
我们希望“巳升升”能在新的一年里为大家带来吉祥如意、生生不息的美好祝愿,让大家在欣赏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设计的活力与创意。
本文原文来自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