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非遗版”春节:体验最地道的传统民俗
首个“非遗版”春节:体验最地道的传统民俗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2025年的春节,将成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在这个特殊的年份,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非遗民俗活动,感受最地道的中国年味。
黄山鱼灯:600年的祈福传统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溪头镇汪满田村,一项有着600年历史的非遗民俗——鱼灯巡游,每年都会如期上演。这项始于明朝的民俗活动,最初是为了“以水克火”,祈求村庄远离火灾。如今,它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
鱼灯巡游最特别之处在于其独特的组织方式。每年大年初三过后,村里会推选15至28岁的青少年担任各鱼会的负责人,当地人称“鱼头”。这种让年轻人挑大梁的传统,不仅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让这项非遗得以生生不息。
近年来,汪满田鱼灯开始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舞台。2023年,《原神》游戏短片和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相继展示,让这项非遗文化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2024年,汪满田嬉鱼灯活动更是掀起高潮,超过2万名游客涌入小村,600多条小鱼灯被抢购一空,销售额达24万元。
潮汕英歌舞:南国战舞的雄浑魅力
在广东潮汕地区,有一项被誉为“中华战舞”的非遗民俗——英歌舞,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世界。2025年春节期间,这项集武术、戏剧、舞蹈于一体的民间艺术,不仅在国内掀起热潮,更走出国门,在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大放异彩。
英歌舞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至明代大为盛行。舞者们手持两根被称为“槌”的木棒,以骑马蹲裆之姿,提腿横跃而动,双手随锣鼓击棒,演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故事。在潮汕人眼中,英歌舞不仅是艺术表演,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驱邪扶正、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想要欣赏最地道的英歌舞表演,建议前往广东汕头潮阳区。这里不仅有“会飞的英歌”——潮阳凤岗英歌舞,还有独树一帜的西门女子英歌舞。表演中最吸引眼球的角色莫过于“舞蛇者”时迁和举号令旗的公孙胜。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现场感受那份震撼人心的气势。
其他值得体验的非遗活动
除了黄山鱼灯和潮汕英歌舞,春节期间全国各地还有许多精彩的非遗活动等待探索:
- 北京:地坛庙会、丰台园博园彩灯嘉年华、圆明园新春游园会
- 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长安灯会、非遗百戏、猜灯谜
- 广东佛山:古镇灯会、龙狮武术巡游、迎春花市
- 江西婺源:非遗巡游踩街、板龙灯巡游、非遗板龙灯巡游闹春
- 江苏金湖:尧帝古城灯会、十里果林萌宠乐园、水上森林公园新春巡演
首个“非遗版”春节,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变更,更是一次重新认识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让我们背上行囊,去远方感受这些凝聚着先人智慧与情感的非遗瑰宝,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