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琛山:千年古村的新生
温岭琛山:千年古村的新生
温岭市温峤镇的琛山村,是一个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曾是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发源地,汉代属会稽郡,三国时归吴,隋唐时期又先后归属永嘉和乐成。直到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随着太平县的设立,温岭才正式建县。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也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建筑的新生
2017年,琛山村启动了大规模的古建筑修复工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寿益堂的修复。这座始建于民国时期的四合院,是琛山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寿益堂曾遭受严重损毁,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修复工程历时4年,总投资达300多万元。为了确保修复质量,琛山村邀请了长期为张艺谋导演做美工的团队进行指导,力求完美还原古建筑的原貌。修复过程中,不仅采用了传统的建筑工艺,还融入了现代技术手段,使得这座百年老宅焕发出新的生机。
创新与传统的融合
在修复过程中,琛山村坚持“局部复原”的原则,即在有充分历史资料支持的情况下,尽可能恢复建筑的原始风貌;对于缺乏资料的部分,则保持现状,避免过度修复。这种做法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符合国际上文物保护的通用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琛山村还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新模式。2024年,台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师应震云霄和龚璐作为文化特派员入驻琛山村。他们不仅对村里的古建筑、灰雕艺术等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调研,还计划通过设计和文创手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琛山村的传统文化,文化特派员们提出了多项创新举措。他们计划将灰雕等富有当地特色的文物图样及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中,开发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商品。同时,还计划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艺术知识公益课堂、党课及宣讲活动,以及金秋丰收主题晚会等,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琛山村还注重培养本地的文化人才。通过与台州学院合作,建立大学生艺术团实践基地,为村民提供艺术培训和交流平台。这种“文化特派员+本地人才”的模式,不仅解决了人才短缺的问题,还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琛山村的古建筑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不少挑战。资金短缺是最大的难题之一。据琛山村党总支书记张领花介绍,由于资金投入大,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村民对修复工作一度不理解、不支持。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同时通过减免租金等方式吸引企业投资,逐步解决了资金问题。
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琛山村面临的一大挑战。为此,琛山村一方面积极引进外部专家团队,另一方面注重培养本地人才,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
未来,琛山村计划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通过开发研学路线、文创产品和文艺培训展演等方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同时,还将着力培育或引进从事文化项目的青创客,建立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乡村文化传承团队,进一步增强文化造血功能。
温岭琛山村的古建筑修复工作,不仅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更是为了传承文化记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在这个过程中,琛山村探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发展之路,为其他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