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元节: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元节: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1651179_121124778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四大祭祖节日。这个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宗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民俗传统。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中元节的历史渊源、宗教意义和各地的庆祝习俗。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有在这一天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

中元节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一些地方甚至重于过年。1934年《上林县志》载:“‘中元’,祀先报本,极尽诚孝,比户皆然,一年大节无以过此,‘元旦’、‘除夕’不能及也。”

其实,中元节可不止烧纸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的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多少,中元节祭祀祖先要注意哪些事情,这里面的讲究可真不少……

节日由来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会”。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

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

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每个人都有父母,基于这种思想和对先人的感情和责任使然,中元节势必也会不断得到延续和传承。

中元节与宗教

敦煌藏经洞出土 降魔成道图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作为中国民间三大鬼间之一,中元节与道佛二教有着密切关联。

它既是佛教节日,佛经中记载有目莲救母的故事。

佛祖释迦牟尼的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挂念死去的母亲,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

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

于是目连就联同高僧们,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佛教徒据此兴起盂兰盆会,以追荐祖先、祭祀孤魂,故又称“盂兰盆节”

它又是道教节日,道家以中元日为地官清虚大帝诞辰,地官主赦罪之事,传说在七月十五这天下界考察,核定人间善恶并为人间赦罪。

因其宫属地,主管鬼神幽冥之事,所以道士在这天讲诵经文,超度众鬼;而追宗怀祖者也要在此日祭祀地官,为亡亲祈福。

金粟栏边见月娥


江南水寺中元夜

中元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完整体系,各有分工,与祖先信仰有关的节日每年就有三个。相比于清明节对家族祖先的追怀,寒衣节为亡人送衣物,中元节的特点是一种超越家族的普度众生,祭奠的是所有先人,所以中元节这一天的习俗,主要是祭祀超度。



民间过中元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祭奠祖宗。传说此日为地官赦罪之辰,先祖魂灵得以放归,所以祭祖扫墓,为慎终追远、不忘先人之意。老北京称此日为“孝亲日”。

另一方面,因中元节期正值新谷登场,所以节日祭祖实为秋祭,以五谷时食祭祀,祈祷农事丰收。

北方祭祖

北方祭祖一般是上午举行家祭,下午祭扫坟墓,带着香烛、时食、纸钱等,到祖先坟前祭奠。

晋南地区习惯做纸灯,焚烧于坟前,意喻亡人前途光明。晋北地区,祭奠完毕,会从地里捡几颗谷子和麻,用绿色纸条缠绕,立置窗前,节后在移动到房顶,谷穗朝外面,传说可保五谷丰登。

南方祭祖

南方地区的祭祖活动则更为隆重,会持续数日。

一般的祭祀分三步,第一步在中元节前数日接祖。即在中堂设香案,摆酒茶,迎接祖先的到来。第二步为祭祀。将祖先接到家后,每日早晚必祭,供奉食品。第三步为送祖。十四或十五时,在院子中庭摆上祭祀用的牲口和甜酒,燃烧香烛,烧送纸包袱(里面装着纸钱和锡箔“金银”)。

祭先祖,荐时食



“绕城秋水荷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

中元节放河灯,据说由上元张灯而来。民间认为上元节是人的节日(也称“人节”),要张灯结彩喜庆元宵,而中元节是“鬼节”,为鬼庆祝节日也应张灯。

但是,人鬼有别,人为阳,鬼为阴,路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节张灯是在陆地,而中元节张灯是在水里。因为灯可“照幽冥之苦”,故又称“照幽冥”或“照幽魂”。

放河灯,是中元节一大盛举,场面十分壮观;数十盏,甚至数百盏、上千盏河灯浮游水面,顺流而下,水动灯摇,宛若天上点点繁星,又似千百流萤结对而飞,殊为可观。

放河灯的同时,僧道鸣钹诵经,或有乐班鼓乐齐奏,箫鼓喧天,人声水声,嘈杂莫辨,其盛况不亚于元宵节。放河灯时,河边通常还设香案,上面放着菜饭等供品,以供孤魂享用。

放河灯是为超度亡魂,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一般认为,无论哪一盏灯熄灭或被波浪打翻、沉没,都代表着有一个亡灵得到超脱,已经转生投胎。

中元节这天还有放天灯的民俗,其一为的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至今,放河灯、天灯活动的性质已经从原来的祭祀孤魂野鬼转变为娱乐观赏。

放河灯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如今,茄饼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中元节的饮食习俗

中元节
感怀前人 敬畏天地

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有关七月半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七月半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

所以,提到中元节不要仅仅再把它视作鬼节,而是要更多的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要跳出封建迷信的角度,回归传统,追怀先人,期勉互爱。

愿天上亲人,安息珍重。
愿世上人间,平安团圆。
中元寄哀思,灯下念故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