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临夏八坊十三巷:探寻古韵与现代交融之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临夏八坊十三巷:探寻古韵与现代交融之美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B%E5%9D%8A%E5%8D%81%E4%B8%89%E5%B7%B7/19954715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014096
3.
http://gs.xinhuanet.com/xuanzhi/zhuanti/201712/639.html
4.
https://m.ctrip.com/html5/hotel/hoteldetail/1338506.html
5.
https://hotels.ctrip.com/hotels/48359029.html
6.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8-10/17/content_1886615.htm
7.
https://www.gswbj.gov.cn/a/2024/06/04/20694.html
8.
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22/07/20/012796650.s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B%E5%9D%8A%E5%8D%81%E4%B8%89%E5%B7%B7
10.
http://www.chinalxnet.com/index/news/detail.html?id=384185
11.
http://www.chinalxnet.com/index/news/detail.html?id=427690

临夏八坊十三巷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从唐朝至今,围绕着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故称为“八坊十三巷”。它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呈现出穆斯林的生活画卷,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

01

历史悠久的民族聚居区

八坊十三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大食(今沙特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和宗教人士在此经商、传教和定居,逐步修建了伊斯兰教的八座清真寺及其教坊,形成了一个“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的穆斯林聚居区。据史载,从元朝至元十年(1273年)建起了第一座清真寺——南关清真大寺。到清初,在南关内外,先后建立了八个清真寺,便有了“八坊”(者麻提)之说,清朝后期虽然清真寺增多至十几座,但是习惯上人们将这片地方还以八坊相称,八坊这一名称的确有了几百年历史。最早的八坊具体地点在临夏市南门广场红水河以南,三道桥以北,东自上二社以西,西至西巷以东的这片回民聚居区。以后的八坊扩大到小西关一带,南关、前河沿、大小西关等。

02

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

八坊十三巷的建筑艺术堪称一绝,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等多元文化元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八坊民俗馆,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马占鳌之孙、马安良之子马廷勷的私邸,建筑仿造北京四合院形制,融入回族砖雕、汉族木雕、藏族彩绘等众多地方特色建筑文化,代表了临夏地区建筑极致水平。院内亭台楼阁、曲径回廊,正院之外,尚有占地宽广的后院、南院、车院、花园及库房,与正院相连。后院储存军用品,南院为车马院,整个建筑群四周均有高大围墙及哨楼,兼具军事防御功能。

景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长达9米的八坊十三巷全景砖雕,由916块青砖拼接而成,耗时9个月,堪称砖雕之最。全景图上的场景与八坊十三巷肌理高度吻合,无论身处十三巷的哪个位置,都能在砖雕的全景图上找到对应点。人物、建筑处处彰显着八坊人的民俗文化,而展现在周边的则是积石雄关、黄河大坝、牡丹长廊、松鸣岩等河州八景。

巷子里的砖雕几乎一步一景,不仅内容丰富,还形式多样。巷子里的砖雕几乎一步一景,不仅内容丰富,还形式多样。走到古称“大公馆”的八坊民俗馆门口,各色鹅卵石给小路增添出生机和活力,墙壁两侧依旧是各种题材的砖雕,大气磅礴。走进院内,一池碧水被古色的回廊包围着,池中心的小桥连着回廊的两端,桥面依旧是碎碎的鹅卵石,当阳光照射在鹅卵石上时,它们会闪闪发光。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这里西北角的二楼只有一间房,虽门窗紧闭,但门窗上皆刻有精美而富有年代感的木刻画。时间虽然磨去了色彩,但并未带走那种质感美,反而随着岁月的沉淀,越来越有韵味和独有的质感。

03

现代文旅新地标

近年来,八坊十三巷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18年,八坊十三巷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年11月,国务院对景区“城中村”变身文旅新地标这一典型做法予以通报表扬。2021年7月,八坊十三巷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景区深入挖掘和提炼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开放了八坊民俗馆、手工艺馆、八坊博物馆、非遗馆、河州书院等九个沉浸式体验场馆,让游客从多角度体验八坊传统人文风情和民俗文化。

夜晚的八坊十三巷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一排排古朴肃穆的房檐下张灯结彩,街巷里处处灯火通明。整个景区宛若一颗夜明珠,熠熠生辉。徜徉其间,品美食、赏美景、享购物,满是悠闲和浪漫的情调。人来人往,有当地居民,也有外来游客。或静坐在自家门前观赏夜景,或悠闲散步观光游览,为这里独有的夜色而倾心。

04

独特的游玩体验

漫步在八坊十三巷,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街道、店铺和民居保持着传统的布局,曲折幽深的古朴街巷,处处散发着历史的韵味。巷道里精美的砖雕、栩栩如生的铜雕,以及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无不展现着临夏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不仅是文化的展示窗口,更是生活的延续。游客既可以欣赏古朴的建筑和精美的砖雕,又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八坊十三巷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建筑艺术吸引着大量游客,成为临夏市的重要旅游名片。

八坊十三巷是八座寺坊和十三条巷道的统称,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临夏回族人民世代生活的老城区,回、汉、东乡、撒拉等8个民族的17000多名群众在此居住。作为古河州城的历史景区,这里见证了丝绸之路各民族的大融合、大交流。八坊十三巷景区以临夏(古河州)回族民族文化为主题,形成了古街巷长廊、80号民俗馆、64号手工艺馆、盖碗茶广场、红水河、人文生态巷、河州溯源巷、丝路回商巷、书巷、童趣巷、回族婚俗文化巷、八坊味道巷等特色街巷。景区建筑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等建筑特色,堪称西北民族文化建筑的博览园和民族团结融合的“大观园”。

八坊十三巷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建筑艺术吸引着大量游客,成为临夏市的重要旅游名片。它不仅是研究民国时期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