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白唯一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千年的艺术瑰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白唯一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千年的艺术瑰宝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545097965_121124386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A%E9%98%B3%E5%8F%B0%E5%B8%96/2022339
3.
https://www.sohu.com/a/199084572_814305
4.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handwriting/228280.html
5.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8da35b5e59f0.aspx
6.
http://www.fjmeishuguan.com/portal.php?mod=view&aid=70
7.
https://www.shuge.org/view/shang_yang_tai_tie/
8.
https://www.shufazidian.com/ziliao/41605.html
9.
http://www.mastersart.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70&id=3100

《上阳台帖》是唐代诗人李白唯一的传世书法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件稀世珍品不仅是研究李白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更是了解盛唐文化的重要窗口。

01

创作背景

《上阳台帖》创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当时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李白此行的目的是寻访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不仅道术精深,而且诗、书、画皆有极高造诣,曾得到唐玄宗的器重。然而,当李白到达阳台宫时,才得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无缘再见。面对司马承祯留下的山水壁画,李白感慨万千,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四言诗: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02

艺术特色

《上阳台帖》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正如李白的诗风一样豪放、俊逸。每个字的点画如行走在云烟之中,大有收天下于一纸的旷达情怀。正如黄庭坚所评:“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从结体布局来看,全帖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开头“山高水长”四字,笔势连绵,气韵生动;“物象千万”则笔力雄健,尽显万物之态;“非有老笔”四字,用笔老辣,力透纸背;“清壮可穷”则收放自如,韵味悠长。整幅作品一气呵成,展现了李白书法的高超技艺。

03

历史传承

《上阳台帖》的流传过程堪称传奇。据记载,此帖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入张伯驹手,建国后献给国家,1958年转交故宫博物院收藏。在其流传过程中,多位名家题跋,如宋徽宗赵佶、元代张晏、杜本、欧阳玄等,这些题跋不仅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见证了其流传的历史轨迹。

04

文化意义

《上阳台帖》不仅是李白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更是研究盛唐文化的重要资料。它展现了李白作为“诗仙”之外的另一面——书法大家的风采。作品中流露出的豪放不羁与浪漫情怀,与李白的诗歌风格一脉相承,体现了盛唐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

此外,《上阳台帖》的保存完好也反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从唐代到现代,这件作品历经千年沧桑,却依然保持着原有的艺术魅力,这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传承,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延续。

05

结语

《上阳台帖》作为李白唯一的传世书法真迹,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研究李白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更是了解盛唐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得以一窥李白这位“诗仙”在书法领域的非凡造诣,感受其豪放不羁的艺术风格,领略盛唐文化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