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定日地震: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灾后重建有序推进
西藏定日地震: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灾后重建有序推进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1月8日10时,地震已导致126人遇难、188人受伤,数千间房屋受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方救援力量迅速集结,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
电力恢复:点亮灾区希望之光
1月11日下午,震中区域的措果乡塘仁村分散安置点内,临时发电机被卸下,这标志着震中区域所有安置点全部实现市电接通。国家电网抢险救援人员克服零下19摄氏度的严寒,连续奋战4天4夜,铺设最长达1000多米的电线,确保受灾群众能够稳定用电。
安置工作:搭建温暖的临时家园
目前,灾区已设置224个安置点,4.75万名受灾群众完成初步安置。首批活动板房已在古荣村建成,每间板房18平方米,可容纳4到5人,配备火炉和电暖器,室内温度可达20摄氏度。板房自带防盗门和塑钢窗,通风明亮且保温效果好,同时设有多种型号的插座和照明灯。
医疗保障:守护群众身心健康
在海拔4400多米的长所乡森嘎村安置点,武警西藏总队医院的党员医疗队每天一早就开始巡诊工作。医生们不仅提供医疗服务,还注重心理疏导,帮助群众缓解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目前,各安置点均设有包村医生,能够及时诊治常见疾病,药品供应充足。
环境保护:确保生态安全
为保障灾后生态环境安全,定日县对安置点生活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制度。喜孜城运公司每天负责收集转运生活垃圾,高峰期每天收集近20吨,现已累计转运411吨。医疗废弃物按照规定每两天清理一次,废墟清理过程中严格实行物料分类堆放和洒水降尘措施。
未来展望:重建美好家园
目前,灾区已从临时安置阶段转向过渡期安置,各项重建工作正有序推进。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专门工作专班,出台多项环评政策,简化审批流程,为灾后重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重建工作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
此次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救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灾后重建工作正有序推进。我们相信,定日县一定能够早日恢复往日的安宁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