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抗洪一线:英雄们的坚守
河北抗洪一线:英雄们的坚守
2024年,河北省进入主汛期以来,区域性暴雨过程增多,多地出现极端强降水,防汛形势异常严峻。面对肆虐的洪水,燕赵大地上的英雄们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冲不垮的堤坝,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抗洪壮歌。
英雄无畏:关键时刻的生死抉择
在河北省井陉县南石门村,村支书王双廷和弟弟王生廷这对“党员兄弟”作出了令人动容的选择。7月19日晚,暴雨如注,村北的小作河水位暴涨。危急关头,兄弟俩分头沿街拍门拍窗,呼喊村民转移。当他们完成撤离任务回到自家时,却发现王生廷的妻子已被洪水吞噬。王生廷强忍悲痛,料理完妻子后事,又投入到紧张的救灾工作中。村民们说:“双廷当支书在村里有威望,生廷作为党员一直很积极。党员兄弟俩,在关键时刻带了头!”
在邢台市开发区东汪镇赵麻村,村支书赵大朝同样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暴雨中,他带领村干部用小喇叭指挥村民转移,却两次挂断了妻子打来的求助电话。最终,全村1800多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而赵大朝自家的板厂却被洪水吞噬。
众志成城:全省上下一心抗洪魔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行动,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备汛工作。省委省政府成立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指挥部,由省委书记任政委、省长任总指挥,对受灾严重的邢台、石家庄、邯郸等地派出省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实现受灾村全覆盖。
在邯郸市永年县永合会镇台口铁矿,26名矿工被困“孤岛”。接到报告后,邯郸市立即启动紧急预案,组织武警、消防、公安、交通、水务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救援队。救援人员驾驶冲锋舟,冒着生命危险在湍急的水流中往返7次,成功将全部被困人员营救出来。获救矿工们感慨地说:“救援队冒险施救,为我们赢得了生的希望。”
科学应对:精准施策确保防洪安全
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各地各部门全面排查隐患,做到防早防小。各级部门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停、整改不止”的要求,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影响评估,对风险对象、防控措施、受威胁人员进行清单化管理,制定整改清单和工作台账,逐项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销号,确保防洪安全。
在预报预警方面,各地各有关部门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及台风发展变化,滚动开展预测预报,及时精准发布预警信息。省防办完善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坚决执行《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提前果断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重建家园:燕赵儿女的坚韧与担当
洪水退去后,灾区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迅速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在邢台市开发区大贤村,300多名园林系统工作人员携带上百台挖掘机、垃圾清运车等大型设备,昼夜不停地清理淤泥。村民们也积极开展自助和互帮互助,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家园重建。
东汪村党支部则迅速组织党员会议和群众代表会,对受灾户进行细致区分,视受灾轻重发放相应的救灾物资,解决群众衣、食、住、行、医等基本生活问题,让群众心里渐渐有了底,也提起了大家的精气神。
结语:燕赵精神永流传
在这场抗洪救灾的人民战争中,燕赵儿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冲不垮的堤坝。他们不畏艰难,科学应对,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肆虐的洪水。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坚韧和担当重建美好家园。
洪水终将退去,但燕赵儿女的抗洪精神将永远流传。这种精神,是中国力量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精神的有力诠释。它将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