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性格测试:从母女传奇到职场神器
MBTI性格测试:从母女传奇到职场神器
“本人INFP多年,最近变成了ISFP……”近来,4个神秘字母已经代替星座,成为年轻人彰显自我的新标签、网络冲浪的新暗号。这是当下风靡社交网络的MBTI人格测试,将人分为16种不同人格类型。比如,ENFJ代表有领导力的主人公人格,INTJ代表理性果敢的建筑师人格……
从百余道题的详版到28道题的速测版,各种版本的题目“总有一款适合你”。有人测后大呼“好准”,有人称之为“科学算命”。16种人格真的能够定义我们吗?MBTI究竟是科学还是玄学?
从母女传奇到全球流行
MBTI全称“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在20世纪40年代编制的一种人格测试。
这一测试的基础来自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心理类型理论。荣格将人的性格类型分为“内向(I)-外向(E)”两种基本心态和“感觉(S)-直觉(N)”“思维(T)-情感(F)”四种功能。在这三组对立维度中,人的性格偏向可以组合成8种类型。
迈尔斯和布里格斯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维度:“判断(J)-知觉(P)”,构成了16种类型,每种类型都用4个字母表示,比如INTJ或ENFP。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王芳说,MBTI可以说是当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测验”,它的商业推广相当成功,大量应用于企业培训、职业咨询以及个人成长等领域。
MBTI为啥能这么流行?专家认为,除营销推动外,它确实契合了人类大脑的加工规律和当下的某些社会心态。“这类测试的核心是把人分类,而人类大脑最善于通过加工类别把复杂世界简化,从而快速理解一个人或事物。相反,现在更科学的用五个特质来描述人格的测验则没有那么好理解,所以难以流行。”王芳说。
而MBTI的直观,也让它依靠娱乐化“出圈”成风,从各种玩梗的MBTI表情包,到MBTI书单、MBTI穿搭、MBTI装修风格……这串字母已化身当下“流量密码”。
职场神器:从招聘到团队建设
MBTI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招聘选拔:帮助企业快速识别求职者是否适合特定岗位。例如,外向型(E)个体更适合需要带动性、表现性、活跃力、热情性、反应力的工作位置;内向型(I)个体则更适合需要保障性、幕后性、专注力、内敛性、沉思力的工作位置。
团队建设:通过了解团队成员的性格类型,优化团队结构,促进团队协作。例如,思维型(T)个体更适合需要强逻辑性、思维性、研究性、策划性、技术性的位置;情感型(F)个体则更适合需要强共情力、关怀性、协调性、人事性、宜人性的工作位置。
员工培训与发展:帮助企业根据员工的性格特点提供个性化培训方案,帮助员工发挥优势,弥补短板。
职业规划: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科学性争议: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虽然有着心理学理论背景,但MBTI测试的科学性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荣格的“心理类型说”并没有经过实证检验,基于此编制的心理测验,自然“根基不稳”;另一方面,科学的人格测试需要通过信度和效度的质量检验,而MBTI在这两项指标上的表现都不够有说服力。
研究生小孙对测验颇有微词:“我测了三遍,结果都不一样,到现在也没记住自己到底是哪4个字母。”王芳介绍,一般人格测验的题目通常是给出一句描述行为或感受的话,让测试者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中选择符合的程度。这种方式允许测试者比较精细地表达出自己的状态。
而MBTI测试题目虽然也区分了程度,但在计分出结果步骤上,每一个维度依然是“非此即彼”的归类。而题目精简的速测版更是将选项简化为二选一,使结果更加绝对。实际上,大多数人处于中间状态,对他们来说,一两道题目改动了答案都可能导致重测结果不一致。
“人类的相似性远大于差异性,彼此之间不会那么壁垒分明,全世界的人也不可能只分为16类。这也是这类测试不够科学的地方。”王芳说。
新时代的应用:从管理到科技
MBTI人格类型量表具体应用在产品设计、不同人群的人格特征的测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
在科技领域,MBTI的应用展现出新的趋势:
个性化产品设计:企业利用MBTI理论开发更符合用户个性的产品。例如,在消费产品方面:随着使用社交网站的人数的快速增长,有企业正试图通过建立社交商务网站来吸引客户,为客户提供一种新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对社交商务的偏好是受到其个性和人口统计特征的影响。其中被归类为知觉型(perceiving)个性、较年轻(36岁以下)、有回返体验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社交商务网站。具体来说,感知者更喜欢在做决定时考虑他人的意见,他们更有可能使用社交商务。
在线教育系统:根据学习者的人格类型优化教学设计。在教育产品方面:考虑了人类的特征,如情感和个性的自适应电子学习系统相对于简单的电子系统,学习者的学习成绩、速度有所提高。此外,学习系统还可以根据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来识别他们的状态。在线学习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与不同人格类型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强的相关性。个性特征可以在电子学习系统的设计中性格效应(至少外向/内向)可以影响电子学习系统中学习活动的容易程。
心理健康评估:在生活质量产品方面:在考虑了MBTI的配对类型的人际关系系统中,该系统对每个男性和女性的偏好人格类型进行加权,并利用加权的权重计算两者之间的适合度权重,以满足客户在网络上的约会。K大学的图书馆试图跟据学生的人格类型提供适合其人格类型的数据和数字内容服务,结果发现数字内容偏好类型与MBTI人格类型有显著性差异。
理性看待:工具还是标签?
MBTI人格测试无疑是一个有趣且实用的工具,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然而,正如专家所言,它既不是科学算命,也不是职业选择的金标准。在使用MBTI时,我们需要保持理性:
避免过度标签化:MBTI只是描述了你的偏好,而不是能力。一个偏好思考的人并不一定善于思考,一个情感型的人也可能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合多维度考量:在职业选择时,除了考虑人格类型,还要考虑你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工作的生活方式是否适合你。
保持开放心态:人的性格是会变化的,MBTI测试结果也可能随时间而改变。不要让一个测试限制了你的可能性。
批判性接受:虽然MBTI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但其科学性仍存争议。在使用时要保持批判性思维,结合其他更科学的评估工具。
MBTI人格测试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我们性格中的一些特征,但远不能定义我们全部的自我。在追求自我认知的道路上,MBTI可以是一个有趣的起点,但绝不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