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朱自清《背影》:简朴语言的力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朱自清《背影》:简朴语言的力量

引用
新浪网
9
来源
1.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610e33e01018f0y.html
2.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data/paperhelp?cmd=paper_forward&longsign=a42d6f0ef45475f2ae6ef52b9fc3f2d7&title=%E8%AF%9D%E8%AF%AD%E5%88%86%E6%9E%90%E6%A8%A1%E5%BC%8F%E4%B8%8B%E7%9A%84%E7%BF%BB%E8%AF%91%E6%AF%94%E8%BE%83%E2%80%94%E2%80%94%E4%BB%A5%E6%9C%B1%E8%87%AA%E6%B8%85%E3%80%8A%E8%83%8C%E5%BD%B1%E3%80%8B%E7%9A%84%E4%B8%A4%E7%A7%8D%E8%8B%B1%E8%AF%91%E6%96%87%E4%B8%BA%E4%BE%8B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EMJJ1V0552WBS6.html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599166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1%A8%E9%81%94%E6%96%B9%E5%BC%8F/516081
6.
https://m.fx361.com/news/2021/0316/7783564.html
7.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3-08/21/content_162_8180796.htm
8.
http://book.newdu.com/m/view.php?aid=147161
9.
https://www.xhd.cn/studyenglish/182479.html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是朱自清《背影》中最为人称道的一段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修辞,有的只是最朴素的白描,却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这种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深沉情感的写作手法,正是《背影》的魅力所在。

01

场景刻画:用最简单的笔触勾勒最真实的画面

文章开头,朱自清只用了一句“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就勾勒出了一个家境衰败的场景。这里的“冬天”不仅指季节,更暗示了家庭的寒冷;“祖母去世”和“父亲失业”两个打击接踵而至,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样的描写,虽然简单,却让读者感受到了深深的悲凉。

02

对话描写:简短的话语蕴含深沉的父爱

《背影》中父亲的几句话,虽然简短,却字字珠玑: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看似平常,却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牵挂。从担心别人照顾不周,到亲自去买橘子,再到临别时的反复叮咛,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一个父亲对儿子的不舍与关爱。

03

细节描写:一个背影承载的深情

《背影》中最感人的莫过于三次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第一次是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第二次是父亲离开时的背影,第三次则是多年后回忆中的背影。这些描写,虽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让一个慈爱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04

简朴语言的艺术魅力

为什么《背影》中如此简单的语言能产生如此强大的感染力?这正是简朴语言的魅力所在。正如作家韩东所说:“简朴不是可以追求的风格,但的确是最高级的语言呈现。”简朴的语言能直达人心,没有华丽辞藻的遮挡,情感的表达更加纯粹和直接。

在当今这个语言越来越浮华的时代,朱自清的《背影》提醒我们:最动人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正如海明威所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真正的文学大师,往往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情感。

《背影》不仅是一篇描写父子之情的散文,更是一篇展现简朴语言力量的杰作。它告诉我们,写作不需要过多的修饰,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用最朴素的文字,就能写出最动人的篇章。这种简朴的语言风格,不仅是朱自清的个人特色,更应该成为当代写作者追求的方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