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岳飞《小重山》:一个英雄的孤独与无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岳飞《小重山》:一个英雄的孤独与无奈

引用
百度
8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5776544992333509
2.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86204802788999108.html
3.
https://www.sohu.com/a/340620178_100177998
4.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5658619.html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8F%E9%87%8D%E5%B1%B1%C2%B7%E6%98%A8%E5%A4%9C%E5%AF%92%E8%9B%A9%E4%B8%8D%E4%BD%8F%E9%B8%A3/6409294
6.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6c70f0fd42f9.aspx
7.
https://m.ximalaya.com/ask/t6895000
8.
https://www.anquan.com.cn/qiye/fcyuanshi/1195597.html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一个深秋夜晚,鄂州城内的一座军营中,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在月光下徘徊。他就是岳飞,南宋最杰出的抗金名将。此时的他,刚刚收复了襄阳六州,却接到朝廷的命令,要求他班师回朝。面对着满天的星斗,岳飞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无奈。他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首词,不仅是岳飞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幅南宋时期主战派知识分子的心灵画卷。

01

政治环境与个人处境

绍兴四年,对于岳飞来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年份。这一年,他率军收复了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打通了川陕要道,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下游的安全。然而,就在他准备乘胜追击,继续北伐的时候,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命令他班师回朝。

当时的南宋朝廷,主和派势力强大。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为了个人私利,力主与金国媾和。宋高宗赵构也只求偏安一隅,对被金国掳走的徽、钦二宗及大批皇族、官吏和百姓的安危置若罔闻。在这种背景下,岳飞的北伐主张自然难以得到支持。

02

词作赏析与情感解读

《小重山》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上阕以“昨夜寒蛩不住鸣”开篇,通过“寒蛩”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岳飞从千里之外的战场被惊醒,已经是深夜三更时分。他起身在阶前徘徊,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帘外的月光朦胧不明。这里的“寒蛩”、“三更”、“月胧明”等意象,不仅描绘出深秋夜景的萧瑟,更暗含了岳飞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下阕则直抒胸臆。“白首为功名”道出了岳飞一生追求的志向,然而“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却暗示着他的理想难以实现。最后一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更是将全词的情感推向高潮。岳飞想要通过琴声来诉说自己的心事,但知音难觅,即便琴弦弹断,又有谁能够理解他的苦衷呢?

03

与《满江红》的对比

与岳飞的另一首名作《满江红》相比,《小重山》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满江红》以豪迈激昂的语气,表达了岳飞对金兵的愤怒和收复失地的决心。而《小重山》则以沉郁蕴藉的手法,展现了岳飞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如果说《满江红》是岳飞英雄气概的外在表现,那么《小重山》就是他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

04

历史意义与启示

《小重山》不仅是岳飞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反映了南宋时期主战派知识分子的共同困境。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岳飞:他不仅是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将军,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理想的文人。这首词也启示我们,历史的进程往往不是由个人意志决定的,岳飞的悲剧,正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虽然岳飞最终未能实现“还我河山”的壮志,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小重山》这首词,正是他不屈灵魂的见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