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三十三年演绎李白,从陌生到熟悉的艺术追求
濮存昕:三十三年演绎李白,从陌生到熟悉的艺术追求
近日,著名演员濮存昕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再次回顾了他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角色——李白。从1991年首次出演至今,濮存昕已经与这个角色相伴三十三载。他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将李白这一历史人物塑造得鲜活生动。同时,他还讲述了在演出过程中的一些趣事以及对年轻演员的寄望与期许。这些故事不仅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了濮存昕的艺术生涯,也展现了他对戏剧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三十三年的坚持:从陌生到熟悉
1991年,濮存昕首次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出演《李白》。那时的他,对这个角色还比较陌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理解了李白内心的愤懑与挣扎。濮存昕坦言,自己是在剧院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剧院就像他的家一样。他回忆起自己作为北京人艺的“剧院子弟”,对剧院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纽带让他更加坚定了对戏剧艺术的追求。
挑战与突破:在低迷中寻找希望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戏剧市场日渐低迷,特别是在电视剧崛起的背景下,观众数量不如从前。《李白》的演出一度被“雪藏”,但濮存昕依然坚信戏剧的价值,并在后来的演出中慢慢复苏。他逐渐领悟到“全身心投入才能演出李白的生与死”。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他深入研究李白在流放中的内心感悟,力求在舞台上展现出角色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痛苦。
艺术追求:让诗的灵魂触动人心
在每场演出中,观众都能感受到濮存昕的投入与节奏感。他通过细腻的表演,使李白这一角色充满灵性,带领观众深入诗的世界。濮存昕认为,演出时明确传达情感是关键。他不仅要展现角色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痛苦,更要让观众感受到诗的灵魂和情感。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他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李白形象。
传承与发展:寄望年轻一代
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深知传承的重要性。他相信“未来肯定会有新的演员来演《李白》”,并鼓励年轻演员在表演中传承对角色的热爱与敬畏。他认为,剧院是培养演员成长的重要地方,年轻一代应该在这里汲取养分,不断成长。濮存昕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演员: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真正演出角色的精髓。
在人生的舞台上,濮存昕坚定不移地传承着对《李白》的热情。对于每一位演员而言,这不仅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荣耀。他坚信热爱将继续激励着未来的戏剧发展,带给人们更深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