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植物激素有哪些种类?每类植物激素对作物生长各有哪些作用?
常见植物激素有哪些种类?每类植物激素对作物生长各有哪些作用?
农业种植离不开植物激素的合理使用,目前农业上有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类、乙烯类、脱落酸这5大类的植物激素,大家也可以把看作是调节作物生长和促进作物增产增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这5种植物激素作物体内自己就可以合成分泌,并参与作物从播种发芽到生长茎叶、从开花结果再到成熟采收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当咱们农民种植的各类农作物因为自身或外部原因生长不良或者不能正常开花结果成熟时,我们就可以从外部给植物补充相应的植物激素去平衡、调节、改变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当植物激素在使用到并进入到作物体内后,它们会发挥出特定的功效,通过在株体内部对作物体内的植物激素的转化数量、速度进行刺激或抑制,进而从时间和空间上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对作物发挥着控制促长或控长的作用,从而帮助植物健康茁壮的生长、帮助农民顺利实现增产增收。
那么问题就来了: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类、乙烯类、脱落酸这5大类植物激素各对作物生长有哪些调节作用呢?它们各有哪些常见产品呢?今天就给简单说一下,以便大家对它们有个初步的认识,以免发生不会选、不会用的情况。
一、赤霉素类植物激素
目前已知的赤霉素种类总共有120多种,但常用的主要有赤霉酸、GA3、GA4、GA7等几种,其中在市场上被称作920的GA3是最常见常用的种类。
赤霉素类激素功能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①对作物的种子发芽、雄花器官发育、果实生长、叶片变大、侧枝生长、茎节伸长、作物保鲜期延长等,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②对破除作物的种子、侧芽、块茎休眠,促进萌发具有积极效果;③能减缓或抑制作物的成熟与衰老。另外,对于作物因低温休眠、花期推迟或因环境原因开花不良的问题,使用适量的赤霉素,能够促使作物早开花、多开优质花。
赤霉素在低温和酸性环境中稳定性较好,可以和酸性、中性肥药一起使用,能够溶于丙酮、冰醋酸以及醇类有机溶剂,但难溶于水,也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赤霉素类激素虽好,但不可过多过量过频的使用,会降低作物的口感与品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味道淡化、果皮变厚。
二、生长素类植物激素
在几大植物激素中,生长素类植物激素枝最早被应用到农业上来的,常见的种类有萘乙酸、2,4-D、吲哚丁酸等。按照作物不同部位的敏感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根>芽>茎。
生长素类激素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作物的植株器官生长发育、花芽分化、增加坐果、果实膨大发育、减少落花落果、蛋白质合成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②能够促进扦插类枝条快速生根。
生长素也难溶于水,但易溶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使用时要注意使用浓度,低浓度使用具有促长效果,高浓度使用对作物生长抑制性影响。
三、细胞分裂素类植物激素
作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在根部根尖处合成(如玉米素、二氢玉米素、异戊烯腺嘌呤、玉米素核苷等),像它的名字一样,细胞分裂素类激素的主要是功能是促进细胞的分裂和扩大,同时对于诱导芽的分化发育、延缓植株衰老、消除植株顶端优势、提高坐果率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高浓度使用可以促进芽形成,低浓度使用又可促进生根。但使用过多容易导致果实不耐储运,也容易造成畸形果的发生,同时对作物的不定根和侧根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细胞分裂素能溶于强酸、强碱,目前市场常见的细胞分裂素类激素主要有激动素、6-苄基腺嘌呤、氯吡脲、噻苯隆、三十烷醇等,其中前两者活性最高,在市场最常见、也最常使用,在使用时应当按照先用酒精溶解、再用清水稀释的方法,为提高使用效果,可以在使用时加入适量的碱。
四、脱落酸类植物激素
脱落酸也叫脱落素或休眠素,作物体内的脱落素主要是在作物的根管和萎焉叶片中合成,是一种抑制作物生长的激素(可以抑制细胞分裂、种子萌发)。
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促使作物休眠、调节种胚发育、促进地下块茎膨大发育、加快作物脱叶果实成熟(如棉花、果树等)、控制作物旺长、增强作物抗寒抗旱等抗逆性、增加果实糖分积累等;另外,脱落素能够刺激作物产生更多的乙烯,进而起到催熟作物的作用,同时它对作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市场常见常用的脱落酸类激素主要有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S-诱导素、比久等。脱落蒜(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遇强光易分解,比较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三氯甲烷等,但难容于苯、醚等物质。
五、乙烯类植物激素
植物体内的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在即将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比较多。因为乙烯是气体不利于使用,所以市场上一般使用的是乙烯制剂,比如说乙烯利、环己亚胺、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氨基氧乙酸、硫代硫酸银、硝酸银等,在使用到作物上以后,能促使作物植株释放出乙烯,达到使用目的。
在农业上使用最多最广的是乙烯利,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开花、诱导雌花分化、加快果实成熟、促进作物器官脱落。因为乙烯利属于强酸物质具有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另外,乙烯利使用不当,不仅容易造成田间残留、缩短农作物的储藏时间,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