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技守护: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助力穿山甲保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技守护: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助力穿山甲保护

引用
澎湃
10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116653
2.
https://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10.17520/biods.2020446
3.
https://www.youuav.com/news/detail/202105/49190.html
4.
https://www.gst-ir.com/hw_24/728.html
5.
https://www.gst-ir.com/hw_24/693.html
6.
https://news.dayoo.com/guangdong/202403/01/139996_54638181.htm
7.
https://www.alpha-robot.com.cn/index.php/article/29/detail/40.html
8.
http://www.cpwnews.com/content-26-52543-1.html
9.
https://www.chinahpsy.com/uavnext-y5o77707.html
10.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895/C293767.htm

“2010-2020年间,中国仅记录到142条穿山甲野外确认记录,这个数字令人震惊。作为地球上唯一现存的鳞甲目哺乳动物,穿山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然而,在科技的助力下,人类正在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展开一场科技与自然的协奏曲。

01

无人机:天空中的守护者

在广东省河源市的深山密林中,一架无人机正在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寻找穿山甲的踪迹。这是广东省中华穿山甲智慧保护体系建设的一部分,通过无人机搭载的红外热成像仪,研究人员能够在夜间清晰地捕捉到穿山甲的体温轮廓。

“穿山甲的体温通常比环境温度高3-5度,这在红外图像中非常显眼。”广东省林业局的专家介绍说。这种非侵入式的监测方式不仅减少了对动物的干扰,还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持续监测。

02

红外热成像:夜间的“千里眼”

穿山甲是夜行性动物,传统的监测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而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出现,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双“千里眼”。通过捕捉动物体表散发的热量,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清晰地看到穿山甲的活动轨迹。

“我们发现,穿山甲在觅食时体温会略有升高,这可能与它们挖掘白蚁巢时的体力消耗有关。”一位参与监测的研究人员说。这些珍贵的数据为研究穿山甲的行为习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03

智慧保护:科技赋能生态保护

广东省中华穿山甲智慧保护体系的建设,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体系通过增加监测单元和研究台站数量,运用红外监测、无人机巡飞等手段,实现了对穿山甲及关联物种的实时动态监测。

“智慧保护体系具有智慧监测、智慧识别、智慧分析、智慧管理等特点,是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的应用典范。”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东已在和平县等地设立了多个野外观测台站,进一步完善了对中华穿山甲的科学监测和数据库管理。

04

从监测到保护:科技助力生态修复

科技的应用不仅限于监测,更在于保护。通过无人机和红外热成像技术获取的数据,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穿山甲的栖息地需求,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发现,穿山甲更倾向于在植被覆盖度高、土壤湿度适中的环境中活动。”一位生态学家说。这些发现为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05

未来展望: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野生动物保护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无人机、红外热成像、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将为生态保护插上科技的翅膀。

“我们正在探索将AI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野生动物监测,这将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一位科研人员充满信心地说。

从天空到地面,从监测到保护,科技正在为野生动物保护插上科技的翅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像穿山甲这样的珍稀物种在科技的守护下,重新焕发生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