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南京明城墙:朱元璋的“砖上留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南京明城墙:朱元璋的“砖上留名”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1
来源
1.
https://www.moj.gov.cn/pub/sfbgw/jgsz/gjjwzsfbjjz/zyzsfbjjzsj/201908/t20190829_184833.html
2.
https://www.sohu.com/a/332506963_100170270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9%A9%E5%8B%92%E5%B7%A5%E5%90%8D/9266345
4.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3/0227/c40531-32631814.html
5.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8001328c0103069a.html
6.
https://www.ynjjjc.gov.cn/html/2019/lianshijingjian_0816/71923.html
7.
http://www.njcitywall.com/m/list.php?tid=4&TotalResult=96&PageNo=10
8.
http://www.landscape.cn/news/9529.html
9.
https://m.qidian.com/ask/qennjkgtulw
10.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5f2f4b9e4b012d929e11bc7.html
11.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6-13/2343548.shtml

漫步南京明城墙,你会惊讶地发现,每一块城砖上都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这些看似普通的刻字,实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确保工程质量而实施的“物勒工名”制度。这一制度不仅保证了城墙的坚固耐用,更成为了中国古代工程管理的典范。

01

朱元璋的“质量革命”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历时28年才完工。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朱元璋要求每块城砖都必须刻上制造者和各级负责人的名字。具体来说,每块城砖上需要刻写17个责任人的名字,包括府、县两级提调官、司吏,以及基层组织中的总甲、甲首、小甲,还有直接参与制砖的窑匠和人夫。

这种做法类似于现代的“实名制”,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可以迅速追溯到具体责任人。这种严格的问责机制,迫使各级官员和工匠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02

严苛的质量控制体系

在南京城墙的建造过程中,朝廷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从原料采集到成品验收,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监督机制。

在城砖烧制环节,实施“物勒工名”制度,即把名字刻在砖上,目的是为了保障城砖的烧制质量,杜绝粗制滥造。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追根溯源,找到当事人,无论是提调官、烧窑匠,还是造砖人,都要承担责任。

在城砖验收环节,要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验收标准。“敲之有声”是对“窑匠”提的要求,窑匠烧制时不得偷工减料,砖未烧透则敲之声哑;“断之无孔”,是对“人夫”提的要求,人夫制砖时要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来做,砖泥若未踩踏均匀,制成砖后则砖内有气泡。检验时如未能达标,则视为废砖。小甲、甲首、总甲及各级官、吏,均按照这个标准,逐级验收城砖,层层负责、层层把关。据说,不合格的城砖一旦超过规定的数量,则这批城砖即被定为不合格产品,必须退回。如两度检验不合格,铭文中记录的有关官员及各个环节的具体责任人,都会受到严惩。

在运送城砖时,实行“砖票”制度,即在长江往返的船只必须顺带城砖运往南京,并发放砖票。一旦查获没有砖票的船只,即刻治罪。

03

制度效果与历史意义

南京明城墙全长35.3公里,使用了约3.5亿块城砖,每块重达20公斤。经过六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城墙依然巍然屹立,这正是得益于严格的“物勒工名”制度。

在建造南京城墙过程中,也有一批偷工减料、贪赃枉法、瞒上欺下、营私舞弊的官吏受到惩处。这其中,有的是位高权重的朝官,有的是地方上府、州、县各级官吏,还有的是一些并无官职的差使。

为了遏制明初官场的腐败之风,在1385年至1387年,也就是洪武十八年至洪武二十年间,朱元璋先后将自己亲自审理的案件加以汇总,再加上就案而发的言论,合成一种训诫天下臣民必须严格遵守的刑事特别法,即《明大诰》。同时,大量印刷《明大诰》,并分发到每家每户,让天下百姓知晓。在南京城墙营造过程中的许多真实案例也被编入其中。

1372年,朝廷为加快建造南京城墙,开始大规模向长江中下游征集民夫参役。应天府吏任毅、丹徒县丞李荣中等六人,竟然按每人2.2两白银的价格,放掉人夫1265人。按明初的法律当处斩,朱元璋考虑这六人认罪态度较好,且全部退还了赃款,改用其他刑罚以示警戒。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十年后这些人仍然不思悔改,我行我素,还用过去的手法敛财,同时逼迫应该免役的周善等数百家前来服役。由于周善等人告发,朱元璋获知真相,雷霆震怒,下令将这六人处以极刑。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也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墙。1988年,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城墙之上,抚摸着那些刻有名字的城砖时,不禁感叹古人严谨的治事态度和卓越的工程智慧。这种“物勒工名”的质量管理制度,不仅确保了南京城墙的坚固耐用,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