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整体结构:从想象到统一
诗歌的整体结构:从想象到统一
诗歌是人类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它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结构,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那么,一首优秀的诗歌是如何构建的?诗人又是如何驾驭丰富的感情、感觉和想象,使其在有限的篇幅内呈现出完美的艺术效果?本文将为您揭示诗歌创作的奥秘。
一篇诗通常指的是一个完整的诗歌作品,它可以由多个诗节或多个诗句组成,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或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这种作品往往在结构上较为严谨,内容上更加丰富,情感表达也更加细腻和深刻。一篇诗可以由一个诗人独立创作,也可以是多位诗人共同完成的。在文学领域,许多著名的诗篇如《长恨歌》、《离骚》等,都是文学史上的杰作。另一方面,一首诗通常指的是诗篇中的一个独立部分,它可以是一个诗节或一个诗句。这个部分可能是整首诗的开头、中间或结尾,也可能是整首诗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转折点。一首诗往往在形式上较为简洁,它可以是传统的五言或七言诗,也可以是自由诗等形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相对独立,但它是构成整篇诗歌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代诗歌中,许多独立的诗节或诗句也常常被引申为经典的名句,单独流传和欣赏。
诗人的感情是易于激活的,由于感情的激活引起了想象和感觉的活跃。从诗人的心理素质来看,自然是感情以及由感情所激活的感觉和想象越丰富越好,但是对于一首诗来说,却并不完全如此,太纷纭的感情感觉和想象可能导致思绪的紊乱和芜杂。
在诗歌中,一切感情、感觉、想象都要经过诗歌形式的审美规范的强制性同化。比之散文和小说,诗的审美规范是更加精致的。一首诗作为感情、感觉、想象和智慧的复合结构,比之小说和散文是更加强调其内在统一性和外在的单纯性的。
感情、感觉和想象的丰富和自由的运动与诗的总体结构的内在统一和外在单纯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文心雕龙·神思》中所描述的创作中那种思绪的“万涂竞萌”,一方面为诗的想象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一方面又为诗的整体结构的单纯性设置了重重障碍。
因而诗人在激活了自我内心的库存,展开了想象以后所面临的任务就不再是放任想象,而是制约想象。西班牙现代诗人洛尔伽说:一首诗的永恒价值在于想象(image)的素质及相互间的和谐一致。
诗人之所以要“制约”,就是要防止想象越出统一的机制,陷入纷乱。洛尔伽继续说:使想象具有生命力,有两个条件是必需的:
表现形式和涉及的范围,亦即一个中心和围绕它的景色。这个中心像一朵花一样开放。我们吃惊,觉得它奇异。
只有找到了想象的核心,才能使丰富的感情和感觉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对于一首诗来说,想象核心的确定和感觉思绪的统一是关键性的,一个诗人才华的大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想象、感觉、感情、智性的丰富,它还取决于在想象中对感情和感觉的驾驭能力,这种统摄心灵的能力被柯勒立奇当作诗人的一种禀赋加以强调。他认为“化众多为一致的能力和以一种主导的思想或感情影响一系列思想的能力”,是诗人特有的能力。经营一首诗,首先就是经营意象的内在统一性。他说:
意象不论多么美,纵使是忠诚地从自然界临摹来的,而且又用文字正确地表达了出来,它本身也不能表明诗人的特性。只有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它们才变成独创性天才的证据:只有在受到了一种主导的激情的制约之后,或受到可由这种激情所引起的联想或意象的制约之后,或者它们能起使众多的事物统一,使继续发生的事物集中
在一刹那的作用的时候。
严格说来诗的形象作为一个整体,它不仅仅是某种感觉和直觉的复合体,而且是一种在主导激情和主导意象制约下的意象的有机统一体。有了激情和想象能不能写出诗来,关键在于那奇异丰富的感情、感觉能不能在一种主导激情和核心意象上统一起来。从生活的直觉和激情的直感到进入诗的第一个关键在于渡过那“万涂竞萌”的难关。为了达到净化的目的,诗人一般要尽可能把形象压缩凝聚,或在时间上压缩,把一生的经历通过一刹那的感受表达出来;或者在空间上压缩,把无限广阔的生活聚结一个生活的焦点上。有时诗人追求的并不是这种外在的聚合,而是内在感情的凝结,把纷纭复杂的感情化为一种单纯的感兴,在极其微妙精致的心灵微波中表现诗人那浩瀚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