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武侯祠:古建迷必打卡圣地
南阳武侯祠:古建迷必打卡圣地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庵,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是为纪念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修建的祠宇。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多次修缮,占地15.3万平方米,现存殿堂房舍267间,是全国诸葛亮祠庙中建立最早、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武侯祠。
武侯祠坐西向东偏南,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前部以祭祀为主,后部则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纪念性建筑。整个建筑群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的风格,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
祠前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楼式,通体布满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石牌坊高耸门外,望柱冲天,彰显着武侯祠的庄严与神圣。
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为歇山式建筑,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殿内保存的汉代以来碑刻四百余通,在全国武侯祠中位居首位,内容纷繁丰富,记人记事歌咏题记均备,是记载南阳武侯祠历史沿革的重要资料。
宁远楼是武侯祠后部的主体建筑,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物,为重檐庑殿式建筑。楼正中塑有武侯诸葛亮抱膝长吟像。后面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等,都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
武侯祠内的诸葛草庐以茅草覆盖、八角挑起,以八卦的形式修建而成,整个外形高约4米,相传,诸葛亮曾居于此,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草庐内的门楣上,悬挂着国民党元老、行草大师于右任先生于1940年拜谒卧龙岗诸葛草庐时留下的墨宝,上书“诸葛庐”三字,他的字,洒脱自如,飘逸神飞。
武侯祠的碑、联、匾集文学、书法、绘画于一体,是一珍贵的艺术宝库。殿堂上的匾额楹联,高悬低挂,很多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笔体苍劲,洒脱俊逸,历来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推崇。能工巧匠将名人的书法镌刻在木匾上,凹凸相间,刀笔豪放,入木三分,气势非凡。
游览武侯祠,一般从大门进入后,沿中轴线游览大拜殿、草庐等主要景点,然后参观两侧的碑廊、古柏亭等,整个游览时间约2小时。景区内环境优美,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武侯祠不仅是纪念诸葛亮的重要场所,更是研究三国文化、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资源。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古建迷,这里都是不容错过的打卡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