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闪耀深圳核博会:中国核电的创新之路
华龙一号闪耀深圳核博会:中国核电的创新之路
2023年11月,中国西部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广西防城港正式投运,这标志着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迈出了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一步。仅仅几天后,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华龙一号”再次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华龙一号”是中国广核集团(CGN)和中国核工业集团(CNNC)联合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它不仅是中国核电技术的重大突破,更是中国从“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的重要标志。
技术创新:从“追赶”到“领跑”
“华龙一号”的核心创新在于其177堆芯设计。与传统的157堆芯相比,177堆芯不仅提高了发电效率,还增强了安全性能。这种设计能够使单个机组的发电功率达到110万千瓦,同时保持更高的安全冗余。
在安全性方面,“华龙一号”采用了“能动+非能动”的安全设计理念。它既能依靠电力驱动安全系统,又能在失去外部电源的情况下,依靠重力、自然循环等非能动方式维持安全状态。这种双重保障大大提升了核电站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数字化赋能:打造智慧核电
在本届核博会上,中广核展示了多项数字化创新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智慧工地”系统。通过集成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核电建设现场的人员、设备和环境状况,实现了工程建设的智能化管理。
此外,中广核还展出了自主研发的“和睦系统”(FirmSys)。这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填补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目前,“和睦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华龙一号”,验证了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和先进核电仪控装备的良好融合。
国际化布局: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华龙一号”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国内,更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目前,巴基斯坦已经建成两台“华龙一号”机组,其中卡拉奇核电站K-2机组已于2021年投入商业运行,K-3机组也于2023年投入商业运行。
除了巴基斯坦,阿根廷、英国等多个国家也对“华龙一号”表现出浓厚兴趣。2017年,中阿双方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阿根廷建设一台“华龙一号”压水堆核电机组。同年,英国核监管办公室开始对“华龙一号”进行通用设计评估,预计将于2021年完成。
未来展望:引领全球核电发展
“华龙一号”的成功,不仅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更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华龙一号”有望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
正如中广核董事长杨长利所说:“‘华龙一号’的成功,是中国核电人用智慧和汗水浇筑的‘国之重器’,它不仅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更是中国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
在本届核博会上,中广核通过展示“华龙一号”等科技创新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核电的实力和信心。随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核电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