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故里苏尔吉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和谐统一
宗喀巴故里苏尔吉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和谐统一
苏尔吉村,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共和镇,距西宁市24公里,平均海拔2651米。这里不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母亲的故里,更是一座承载着六百年历史沧桑的文化宝库。
八龙山下的文化瑰宝
苏尔吉村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前营沟将村庄分为东西两部分,两侧山岭被切割成八座山丘,形似"八龙",因此得名"八龙庄"。这种自然地貌不仅造就了村庄独特的景观,也孕育出浓厚的文化传统。
村中保存最完好的文化遗产,当属"苏尔吉佛堂"。这座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的佛堂,是宗喀巴大师母亲故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堂内供奉着塔尔寺所赠的宗喀巴大师馏金小铜像,以及大师生前的衣物、用品和经卷。每年都有大量信众前来朝拜,感受藏传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宗教文化,苏尔吉村的民俗文化也极具特色。每年清明节,村里都会举办"红色年轮忆初心、党建联盟融文化"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民俗展览馆、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美食中的文化传承
苏尔吉人对宗喀巴大师的敬重之情,还体现在日常饮食中。油炸面食是当地的传统美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狗浇尿"。这种用菜籽油煎制的薄饼,外酥里嫩,香气四溢,不仅是日常餐桌上的常见食物,更是各类宴席上的必备佳肴。
乡村振兴的崭新面貌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苏尔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
2000年,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上任后,决心带领村民摆脱贫困。他首先解决农田水利设施问题,然后引导村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从最初的2.67公顷荷兰豆试验田,到如今173公顷的露天蔬菜种植基地,苏尔吉村的蔬菜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苏尔吉村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注册"苏尔吉牌"商标,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目前,村里已建成2座保鲜库、1处蔬菜加工包装车间,并在多个城市设立直销点,真正实现了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未来展望:文化与发展的和谐统一
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苏尔吉村也在积极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表示,村里正在筹备建造一座农耕文化民俗展示馆,通过展示苏尔吉村从游牧文化到农耕文化的变迁历程,让村民们铭记历史,感恩党恩。
从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到现代产业的开拓者,苏尔吉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完美融合。在党的领导下,这个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古村,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