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诺程鑫凯家暴事件再反转!你怎么看?
鸡腿诺程鑫凯家暴事件再反转!你怎么看?
2025年初,一起网红情感纠纷事件引发全网热议。篮球网红程鑫凯(杭州SC厂牌主理人)与其前女友鸡腿诺(潘奕诺,网红穿搭博主)之间的家暴指控,经过多轮反转,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事件始末
控诉与反击
1月10日,鸡腿诺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控诉程鑫凯多次对她实施家暴。她详细描述了三次被殴打的经历,包括被拖进车内施暴、在派出所调解时被威胁等,并展示了腿部淤青照片。她还提到程鑫凯以“送宾利”名义要求她出资20万元,但车辆登记在程鑫凯名下。
程鑫凯随后发布澄清视频,称双方是互殴而非单方面施暴。他承认有肢体冲突,但强调鸡腿诺也抓伤了他,并支付了61万元调解费(含33万和解金和购车款)。他还指出鸡腿诺的淤青体质可能被利用,并质疑其指控的真实性。
关键证据曝光
事件的转折点来自程鑫凯曝光的一系列证据:
- 关系时间线矛盾:程鑫凯晒出酒店记录,显示两人在2024年1月29日(首次见面)即发生关系,但鸡腿诺声称2月21日才正式恋爱。
- 男闺蜜介入:程鑫凯曝光鸡腿诺与男闺蜜的聊天记录,显示她计划利用程鑫凯打造“大女主”人设,并讨论如何通过指控家暴获取流量和同情。
- 伪造伤痕:鸡腿诺声称的家暴伤痕(如膝盖淤青)被聊天记录证明为意外摔倒所致。
男闺蜜的证词
1月14日,被外界认为是“男闺蜜”的账号发声,表示与鸡腿诺切割并痛斥鸡腿诺。他晒出了一系列与鸡腿诺的聊天记录,并解释说:
- 鸡腿诺官宣与程鑫凯恋爱后,他就删除了所有联系方式。
- 鸡腿诺被打后主动联系他,计划利用他的正义感和善心。
- 1月29日,鸡腿诺在上海与他约见,却在当天下午与程鑫凯发生关系,让他在酒店楼下等待一小时。
- 鸡腿诺晒出的聊天记录是断章取义的。
舆论反转
随着程鑫凯和男闺蜜的证据曝光,舆论开始转向质疑鸡腿诺的指控。网友发现她篡改聊天记录(如将程母备注为“恶毒女巫”),且宾利购车款实为主动暗示程鑫凯支付,进一步削弱其可信度。
核心争议点
家暴定性
双方均承认有肢体冲突,但对责任归属存在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而程鑫凯与鸡腿诺的关系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家庭成员”,因此在法律上,他们的冲突应界定为“故意伤害”而非“家暴”。
舆论利用
这起事件反映了网红利用情感纠纷制造流量的现象。鸡腿诺被指策划“受害者剧本”吸引女性粉丝,程鑫凯则被质疑通过经济补偿掩盖冲突细节。双方的行为都显示出对舆论的精心策划和利用。
信息真实性
美国舆论战的20种套路揭示了信息真实性在舆论战中的重要性。从这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手法:
- 栽赃陷害:鸡腿诺通过展示伤痕和控诉视频,试图将程鑫凯塑造成“家暴男”。
- 以退为进:程鑫凯通过支付高额调解费,试图平息事件,却反而成为舆论质疑的焦点。
- 无中生有:鸡腿诺被指伪造伤痕,制造虚假证据。
- 对比反思:程鑫凯通过展示转账记录和聊天记录,试图对比出鸡腿诺的不实之词。
反思与启示
这起事件凸显了网络时代信息真实性的复杂性。类似案例屡见不鲜,如“女生一觉醒来相亲对象已站床边”的虚假摆拍视频,以及多个网红通过编造故事、虚假摆拍来吸引公众注意,进而获取商业利益。
当前对虚假摆拍视频的处罚力度较弱,违法成本低。现行法律法规虽对虚假信息传播有所约束,但对于自媒体跨平台传播虚假新闻,缺乏精准且有力的惩处细则。实际操作中,通常只是简单作删帖处理,罚款金额相对其通过虚假新闻获取的流量收益和商业利益而言微不足道,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这起事件提醒我们,在类似事件中保持理性,避免被片面叙事误导。在没有确凿证据前,不应轻易下结论。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虚假信息传播的违法成本,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