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祖坟被水淹,祭奠权如何保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祖坟被水淹,祭奠权如何保障?

引用
澎湃
11
来源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28784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05114
3.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391574
4.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470241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646947
6.
https://sc.sina.cn/news/m/2023-12-14/detail-imzxxuna1530061.d.html?pos=69&wm=4007?ch3&wm=4007?ch3
7.
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id/53312.shtml
8.
https://haishi.faxin.cn/haishi/qkcontent.aspx?gid=F135343&libid=040106
9.
https://www.ynfzb.cn/Lawyer/FaWen/201412205024.shtml
10.
https://app.bjtitle.com/8816/newshow.php?newsid=6453649&typeid=26&uid=0&did=&mood=
11.
http://jhsdaj.jinhua.gov.cn/art/2019/10/30/art_1229393738_15.html

四川攀枝花的王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母亲的坟墓会被邻居的鱼塘水淹,导致他无法在春节、清明等重要节日进行祭拜。这个困扰了他三年多的问题,最终通过法律途径得到了解决。

01

祭奠权:一种受法律保护的精神性人格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奠是对逝去亲人悼念和寄托哀思的重要仪式。祭奠权,作为一种衍生的民事权利,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得到重视和保护。

天津北辰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例,清晰地阐释了祭奠权的法律内涵。原告张某军因母亲去世未被及时告知,未能参加母亲的丧葬仪式,遂起诉要求兄弟姐妹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法院审理认为,自然人去世后,其近亲属参加死者丧葬仪式是我国传统习俗,也是近亲属表达对亲人的哀思、怀念的方式,近亲属享有对死者进行祭奠的利益,该利益属于精神性人格权范畴,应当依法得到保护。

02

祖坟被淹:公民祭奠权遭遇现实困境

2020年,四川攀枝花的王先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他母亲的坟墓拜台被邻居王某才家的鱼塘水淹,导致他无法正常祭拜。据王先生回忆,原来此处是一块晒场,后来被邻居耕种,用于种水稻。再后来,邻居将该土地建成鱼塘养鱼,结果蓄水越来越深,以至于坟墓拜台逐渐被淹。

“我们都姓王,还算远房亲戚,前些年我们一直在外打工,他知道我们春节会去祭拜,就放水把坟墓拜台露出来,但我们后来发现祖坟拜台经常被淹。”王先生表示,这不仅影响他们拜祭亲人,而且母亲坟墓也不宜长期被水浸泡,自己心里很不舒服。

面对这一情况,王先生多次与邻居沟通,要求降低鱼塘水位,但均未果。村社也多次进行调解,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王先生将邻居起诉至米易县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撤除鱼塘蓄水恢复耕种,或水位降低至坟墓拜台以下80厘米,并赔偿精神抚慰金1万元。

03

司法裁判:保障公民祭奠权的实践

米易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在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中,坟墓不仅是逝者遗骸的安葬之所,更是承载着亲人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祭奠是公民表达对已故亲人的爱思和传统之情而举行的活动,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普遍的风俗习惯,也符合我国传统的民间习惯和公序良俗。

法院最终判决,由被告王某才及其儿子在判决生效后,在承包的水塘蓄水时,在王先生母亲坟墓的拜台下,长期保持水位下降20厘米。驳回原告王先生的其他诉讼请求。被告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攀枝花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这一判决不仅体现了对公民祭奠权的保护,更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的价值导向。正如法院在判决中指出的:“公民的祭奠权是依法应予以保护的民事权益。本案中,原告母亲的坟墓长期被水塘浸泡,祭祀拜台偶有被浸没的情况。被告围地蓄水淹没拜台的行为侵犯原告及其近亲属对祖坟的祭奠权,原被告作为同村同姓的村民,双方应和睦相处,被告应本着善良风俗为原告及其近亲属的祭奠权排除障碍。”

04

企业侵权:祭奠权保护的新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祭奠权纠纷不仅发生在邻里之间,还可能涉及企业行为。云南首例祭奠权纠纷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王某在3个月大时母亲去世,4岁时父亲也离世。他跟随远房亲戚到外地打工31年。2013年,当他回到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街道办事处寻找母亲的坟墓时,发现坟墓已被云南某化工公司堆放的磷矿渣掩埋。为此,他向该公司提出1万元的精神损害赔偿。

法院审理认为,虽然由于磷矿渣封库无法清理,但该公司确实侵犯了王某的祭奠权。最终,法院判决该公司赔偿王某精神损害赔偿9000元。这一判决表明,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的祭奠权。

05

结语:传统伦理与现代法治的融合

祭奠权作为我国传统伦理观念和民间风俗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通过司法裁判确立行为规则,不仅能够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更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运用法治手段解决现实问题,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和谐统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