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流感高发季,正确区分输血与输液很重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流感高发季,正确区分输血与输液很重要!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m.baidu.com/bh/m/detail/sv_13210618219489224063
2.
https://m.baidu.com/bh/m/detail/sv_12014042107366440460
3.
http://www.81.cn/zghjy/2015-06/21/content_6630901.htm
4.
http://health.people.com.cn/n/2015/0621/c14739-27187537.html
5.
https://www.sohu.com/a/363980475_109524
6.
https://wtlygdj.xlgl.gov.cn/wtlygdj/xwdt/ttxw/2024012910424316196/index.html
7.
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5e74afc8e4b0f99f4df4cd8b.html
8.
https://www.zzsfybjy.com/html/2461.htm
9.
https://m.antpedia.com/news/2551096.html

随着冬季的到来,流感病毒开始活跃。在治疗流感的过程中,很多人可能会面临需要静脉输液或输血的情况。然而,输液和输血到底有什么区别?它们在治疗中的作用有何不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1

流感治疗中的输液和输血

在流感治疗中,输液和输血的使用情况有很大不同。对于轻症流感患者,通常只需要服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并注意休息即可。只有在出现重症情况,如并发肺炎或呼吸衰竭时,才可能需要输液支持。而输血在流感治疗中很少使用,主要针对血液相关问题。

02

输血和输液的区别

输血和输液是两种不同的医疗手段,主要用于治疗或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 输血:将血液制品通过静脉输入体内,以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或提供凝血因子等。
  • 输液:将无菌液体(含电解质、药物等)经静脉注入体内,用于补充水分、营养或治疗疾病。
03

使用目的和适应症

输血

输血的主要目的包括:

  1. 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2. 提供抗体和补体,增强免疫力
  3. 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胶体渗透压
  4. 补充凝血因子,控制出血
  5. 治疗贫血

适应症主要包括大出血、贫血、免疫球蛋白缺乏等。但需注意,心力衰竭、肺水肿、对血液成分过敏等情况是输血的禁忌症。

输液

输液的主要目的包括:

  1.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2. 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3. 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适应症主要包括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但严重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等情况是输液的禁忌症。

04

常用物质

输血

常用的血液制品包括全血及成分血,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

输液

输液常用的液体包括:

  • 晶体溶液:葡萄糖、氯化钠、碳酸氢钠等
  • 胶体溶液:右旋糖酐、白蛋白、代血浆等
  • 营养液:氨基酸、脂肪乳剂
05

公众对输液的常见误解

虽然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很多人对输液存在一些误解:

  1. 不要随意调节输液速度:输液速度应遵医嘱,过快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一般成人40-60滴/分钟,儿童20-40滴/分钟。

  2. 皮试药物有有效时间:如青霉素输液后24小时内有效,超过时间需重新做过敏试验。

  3. 输液切忌空腹:空腹输液可能引起头晕、恶心等不适,甚至低血糖反应。输液前一定要进食。

  4. 有些药物输注时会有痛感:如氯化钾会刺激血管,左氧氟沙星可能引起血管红肿。

  5. 拔针后按压有讲究:需将棉片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按压时间5分钟,防止局部出血或瘀血。

06

历史发展

输血输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静脉输液技术始于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为静脉输液奠定了理论基础。1831年霍乱期间,苏格兰医师托马斯首次成功使用盐水注射疗法。19世纪60年代,无菌理论的发现为输液安全提供了保障。20世纪初,输液器具和液体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现代输液体系。

07

正确使用输血输液

输血和输液都是重要的医疗手段,但它们都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循医嘱,不要盲目要求输液或输血。同时,要注意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因不当操作引发不良反应。

通过了解输血输液的区别和正确使用方法,我们可以在面对疾病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安全。记住,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决定治疗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