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信息技术提升急救输血效率
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信息技术提升急救输血效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大一附院”)在急救输血领域率先引入全闭环移动护理输血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和二维码扫描识别技术,实现了输血操作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不仅显著缩短了患者用血时间,还提高了救治效率,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创新:全闭环移动护理输血系统
全闭环移动护理输血系统是南医大一附院在急救输血领域的重要创新。该系统基于移动信息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和二维码扫描识别技术,实现了输血操作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具体技术实现方式如下:
无线网络技术:系统通过医院内部的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确保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查看患者的输血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维码扫描识别技术: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扫描患者手腕带上的二维码,以确认患者身份和输血信息的匹配。这种身份确认方式不仅多样化,还通过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增加了身份确认途径及方法,减少了人为差错的发生,做到了病人身份确认零误差。
全流程追溯:系统实现了医嘱全生命周期的追踪记录,每个环节的责任人都可以追溯,真正做到了全员追踪、全程追溯、科学统计、全面分析、切实操作、个体纠正。
电子化管理:全流程实现了护理文书电子化,减少了人工书写或转抄错误。通过移动信息化系统等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准确统计护士工作量,做到了绩效管理科学化。
实际效果:显著提升输血效率和安全性
根据类似技术在其他医院的应用数据显示,该系统在提升输血效率和降低护理风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应用该系统后,输液、手术病人交接及血标本采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降低了62%、58%和84%。
护理工时大幅减少:输液、输血、手术病人交接和血标本采集的间接护理工时分别减少了64%、63%、63%和66%。
满意度提升:医生、护士和病人的总体满意度分别提升了3.6%、3.1%和1.2%。
案例分析:团队协作与技术应用的完美结合
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大二附院”)创伤中心的救治案例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团队协作与信息技术应用在实际救治中的重要作用。
在一次车祸急救中,患者管女士(化名)右大腿开放性损伤,股骨干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大腿皮肤大面积撕脱,肌肉与软组织严重毁损。创伤中心主任袁同洲带领的救治团队迅速响应,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在短短40分钟内完成了术前血液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及备血工作;60分钟内办妥住院手续;90分钟内完成术前准备。这一系列高效有序的操作,充分展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也为后续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总结与展望
南医大一附院通过实施全闭环移动护理输血系统,不仅优化了急救输血流程,提高了救治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通过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有效保障了临床用血安全,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液浪费。这一成功案例展示了信息技术在急救输血领域的巨大潜力,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技术创新和团队协作的完美结合,医疗效率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