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7号线:贯穿城市南北的交通动脉
上海地铁7号线:贯穿城市南北的交通动脉
上海地铁7号线是中国上海市第九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于2005年底开工建设,2009年12月5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该线路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44.35千米,共设33座车站,标志色为橙色。
上海地铁7号线开始铺轨
建设历程
上海地铁7号线的建设历程可以追溯到2005年11月24日,当时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在随后的几年里,工程稳步推进,相继完成了铺轨、土建结构贯通、主变电站受电等关键节点。2009年12月5日,一期工程(上海大学站至花木路站)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7号线开始投入运营服务。
2010年是7号线发展的重要一年。4月20日,后滩站开通运营;12月28日,北延伸段(美兰湖站至上海大学站)开通运营,进一步扩大了线路的服务范围。2011年6月30日,潘广路站和刘行站开通运营,进一步完善了线路布局。
2012年12月30日,船厂路站更名为龙华中路站。2014年7月22日,祁华路站开通运营,同时小交路终点站由上海大学站调整为祁华路站。2017年,7号线迎来了增购列车,进一步提升了运力。
2020年9月27日起,7号线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增投4列列车,将祁华路站往杨高南路站方向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1分55秒,成为继9号线后第二条列车最短运行间隔跑进2分大关的线路。
2021年2月,7号线部分区段进行了临时停运整修施工。2024年3月15日,静安寺站的换乘通道连通口正式开通,进一步优化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线路站点
上海地铁7号线全长44.35千米,其中高架线2.6千米,地下线41.75千米,共设33座车站,包括2座高架站和31座地下站。列车采用6节编组A型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可达80千米/小时。
上海地铁7号线线路走向示意图(旧时期)
上海地铁7号线运行线路图
运营情况
上海地铁7号线的运营时间从早上5:30持续到晚上23:48(周一至周日花木路⇌美兰湖)。在周五和周六,运营时间会延长至次日凌晨1:03(花木路⇌祁华路)。线路的运营机构是上海地铁第三运营有限公司,报站语言为普通话和英语。
设备设施
上海地铁7号线的列车设计体现了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车厢座椅和门扶手采用明亮的橘红色,特殊的弯曲扶手设计使视觉感受更加宽敞。每节车厢设有4个绿色的老弱病残专用座椅,并设有残疾车专用区域。客室车门采用电动内藏门,更适应大客流拥挤。乘客广播系统可根据周围环境噪音大小自动调节音量,司机可集中控制客室空调功能,适时调节客室温度。客室和司机室设有烟雾报警系统,司机可及时判断和反应。此外,还设有视频监控系统,每节车厢布置3个360度全景摄像头,能够实时监控到车厢内的每个位置和各种情况。
主要工程
上海地铁7号线工程沿线穿越上海市中心区域,并近距离下穿越4处铁路、市政3.5米合流污水总管、运营中的上海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黄浦江、苏州河、复杂桩基等实体。在施工中采用了盖挖法、气压沉箱、综合监控、减震降噪、拔桩技术等一系列新工艺、新工法解决工程施工难题,共获得10多项科技进步奖和优秀咨询奖,并取得专利14项。
文化特色
上海地铁7号线车站装修采用“金橙秋实”的主题概念,以橙色和白色为主基调。橙色为主基调向冷暖两端作定量偏移,形成黄、橙、金的整条线的主题色彩背景基调,并在此之上以抽象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为车站的环境增加了艺术气息,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艺术品味。
上海地铁7号线车站的装修强调公共交通空间的特色,以标准化和模数化的设计理念表现公共交通空间的平实和简洁,以细节和重点部位的突出刻划来体现装修的精致,从而达到设计和成本的有效平衡,创造出功能、人文、艺术有机结合的地下交通空间。
上海地铁7号线北延伸段车站色调以浅色为主,着重对细部及重点部位的勾勒。车站照明以高光效T5荧光灯和节能灯为主,节能效果明显。灯光设计冷暖有致,同时减少直射光,以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避免眩光对乘客的视觉干扰。
美兰湖站站台
上海地铁7号线青春世博号
价值意义
上海地铁7号线北延伸工程增强了上海市西北地区与核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缩短了交通出行时间,它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引导城市的空间拓展,并对推动宝山区新一轮建设和发展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