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清教授解读:最新清晨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
张宇清教授解读:最新清晨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指出,清晨高血压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欧美人群,且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最新发布的《亚洲清晨高血压管理共识(2022更新版)》提出了更严格的血压控制目标,并推荐使用新型降压药物。
亚洲人群的特殊挑战
调查显示,清晨高血压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包括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等。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风险在上午7:00-9:00间比其他时段增加70%。
张宇清教授介绍,亚洲高血压人群,尤其是东亚人群,其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关联性要强于欧美人群。亚洲高血压人群的盐敏感程度相对更高,在盐摄入量相同的情况下,盐敏感程度更高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比例更高。
创新药物带来新希望
在清晨高血压管理过程中,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是其关键一环。除了传统的降压药物外,治疗其他并发疾病的药物也可能对降低血压有助益,如治疗糖尿病的SGLT2i可显著降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清晨高血压。此外,新型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药物),对于降低夜间-清晨血压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型高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降低清晨动态血压,尤其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
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它可以提高脑钠肽水平,发挥排纳利尿作用,改善盐敏感性,降低夜间血压。研究显示,相比于白天血压,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夜间血压的改善更为显著,这使其成为治疗清晨高血压的潜在有效药物。
血压监测新标准
最新的共识把家庭血压的控制目标、清晨血压的控制目标降到了135/85mmHg,不论是家庭血压监测还是动态血压监测。张宇清教授表示,这方面的证据尚需进一步积累,但是过去的观察性研究的结果支持了更低的家庭血压监测数值对于预后有更多的益处。尤其对于高风险的高血压患者,将清晨家庭自测的收缩压降至低于125 mmHg的平均值时,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最低。
个体化治疗是关键
强化降压是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将血压控制在比现行临床标准更低水平的一种方案。关于强化降压目标的制定,张宇清教授指出:“从最早的160mmHg,到140mmHg,甚至到现在130mmHg、120mmHg,近五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但是这种探索,一定是基于安全性的原则,既要保证整体群体的有效获益,也要保证具体患者的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基于流行病学以及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更加倾向于把那些相对比较健康、耐受性良好的人群的血压降得相对更低,比如降到130mm/Hg以下。对于特殊人群,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仍需采取“分布走”的策略。
清晨高血压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并发症、血压监测数据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