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铁路站点: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成渝铁路站点: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1952年7月1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新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成渝铁路正式通车。这条全长505公里的铁路,不仅改变了川渝地区的交通格局,更串联起一个个充满故事的站点,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历史的见证者
陶家沟站,这个看似普通的小站,实则承载着成渝铁路建设的艰辛历程。据史料记载,1937年3月,成渝铁路的建设在重庆车站和九龙坡码头率先动工。然而,由于抗战爆发,工程被迫中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成渝铁路才得以全线开工,并于1952年6月竣工。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铁路从艰难起步到自主建设的转变。
资中站,作为成渝铁路的重要站点,见证了川渝地区的发展变迁。1952年4月1日,当火车首次驶入资中站时,整个县城沸腾了。据资中县志记载,那时的车站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从最初的蒸汽机车到如今的电力机车,资中站见证了中国铁路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状的坚守者
内江站,曾经是内江地区客流量最大的火车站。随着成渝高铁的开通,内江站的客运业务逐渐减少,但它依然在货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内江站每年发送各类货物达数十万吨,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牌楼站,这个与成渝铁路同龄的老站,至今仍在运营。虽然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但它每天依然有大量货运列车经过。2023年9月,内江工务段对牌楼站进行了道岔破底清筛作业,确保这个老站继续焕发勃勃生机。
人文的情感寄托
在小红书上,一位铁路工作者分享了他的工作体验:“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学习、开会、睡觉,这样的生活简单而重复。但每当看到列车安全驶过,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铁路工作者的奉献精神。
另一位网友则回忆起儿时与父母搬迁的经历:“家一定都在铁道附近,铁轨成了我们儿时的游乐场。记得常常和小伙伴们比赛,两人并排站在两边的铁轨上,看谁能走得远。”这些温馨的回忆,展现了铁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未来的创新者
资阳站,作为成渝铁路的重要枢纽,正在经历一场华丽的蜕变。根据《成都市资阳市共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资阳站将打造4处城市客厅,构建集约紧凑、功能复合的综合开发区。未来,这里将成为成资同城联动发展脊、资阳城市生活服务脊、市民公共出行交通脊。
从历史的见证者到现状的坚守者,从人文的情感寄托到未来的创新者,成渝铁路的每个站点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中国铁路的发展故事。它们不仅是交通设施,更是川渝地区发展变迁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