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遂内铁路:一条承载二十多年期待的区域发展新动脉
绵遂内铁路:一条承载二十多年期待的区域发展新动脉
12月12日,随着全线控制性工程沱牌隧道的正式开工,绵遂内铁路建设迎来重大突破。这条规划了二十多年的铁路,终于从蓝图变为现实,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动力。
绵遂内铁路全长约287.9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北起绵阳市,途经德阳市、遂宁市、资阳市安岳县,终至内江市,沿线共设9座车站。其中,先期实施的绵阳至遂宁段全长136.21公里,桥隧比高达78.80%,计划建设工期4年。
绵遂内铁路的建设,将极大改善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项目建成后,绵阳、遂宁、内江将形成半小时通勤圈,结束三台县和射洪市不通铁路的历史。同时,该铁路将与多条高速铁路干线衔接,形成绵阳经遂宁至武汉、长三角方向,以及至重庆、贵阳、大湾区方向的最快捷高铁通道。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绵遂内铁路不仅将加强沿线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还将助力绵阳打造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根据规划,到2027年,绵阳将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6000亿元,城区常住人口将超过200万。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波教授指出,绵遂内铁路的建设,将有效促进绵阳、遂宁、内江等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和经济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提升区域内产业的集群效应和竞争力。同时,作为连接川渝地区与全国其他区域的战略大通道,绵遂内铁路将加强地方之间的物流和人流联系,对于促进西南地区乃至中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绵遂内铁路的建设历程充满坎坷。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绵阳就有建设这条铁路的呼声。2008年,项目被纳入《成渝经济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但此后因各种原因进展缓慢。直到2021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绵遂内铁路才迎来实质性进展。
如今,随着沱牌隧道的开工,绵遂内铁路建设正式进入施工阶段。这条承载着沿线人民期待的铁路,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动力,为沿线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