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正月十六,沧州“遛百病”的千年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正月十六,沧州“遛百病”的千年传承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140170
2.
https://www.sohu.com/a/637727537_121117460
3.
https://www.czws.com/culture/ygtd/167.html
4.
http://cz.hebei.com.cn/system/2019/02/21/019463165.shtml
5.
https://www.cangzhou.gov.cn/cangzhou/c100093/201702/482ac3db377d4aa287a3149ad61bc2ca.shtml
6.
https://cangzhou.news.fang.com/open/46522533.html
7.
http://cz.hebei.com.cn/system/2019/02/21/019463108.shtml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221/06/43825132_816449632.shtml
9.
http://cz.hebei.com.cn/system/2020/02/11/100191067.shtml

2025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夜幕降临,河北省沧州市的大街小巷逐渐热闹起来。这一天,狮城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活动——“遛百病”。从傍晚开始,市民们扶老携幼,三五成群,漫步在街头巷尾,延续着这一传承千年的独特习俗。

01

千年民俗的现代传承

“遛百病”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是沧州地区特有的传统民俗活动。据史料记载,这一习俗最初是女性在元宵节后通过夜间散步来祈求健康、驱除疾病。如今,它已发展成为全家参与的健康活动,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家庭团圆的美好愿望。

02

狮城夜色中的独特仪式

正月十六晚上,沧州的大街小巷人潮涌动。人们带着节日的喜悦,倾家出动,漫步在街头,祈求把身上的不舒服全部“遛”掉,新的一年中百病不得,身体健壮,生活安康。

在沧州,“遛百病”有着独特的仪式感。市民们会带上不同面值的硬币,在行进过程中将硬币扔出去,象征着把病和灾都扔出去。还有一种说法是,大家可以相互捡别人扔出去的钱,这种形式被称为“捡福”,预示着新的一年会有好福气。

03

从禁止到重启:疫情后的文化复苏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遛百病”活动曾一度按下暂停键。2020年,为防止疫情扩散,沧州市全面禁止正月十六“遛百病”等公众聚集性活动。2021年和2022年,虽然没有明确禁止,但相关部门还是倡导居民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然而,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开始逐步恢复。2025年,沧州“遛百病”活动更是迎来了全面复苏。为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沧州市相关部门提前部署,对中心城区部分道路实行机动车临时性交通管控措施。同时,公安、城管、环卫等部门各司其职,全力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04

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遛百病”这一古老习俗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不仅是一种祈求健康的仪式,更成为了邻里互动、家庭团聚的重要载体。在活动中,人们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放松心情,与自然互动,缓解现代生活带来的精神压力。

同时,这一活动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统一。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文明出行和环保意识。相关部门也通过科学管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让这一古老民俗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05

2025:又见狮城不夜天

2025年正月十六的沧州,再次上演了“万人空巷”的盛况。解放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许多年轻的身影。他们或漫步,或嬉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清风楼附近,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孩子们提着花灯奔跑,大人们则忙着拍照留影。各种小吃摊贩也纷纷摆开阵势,糖葫芦、烧烤、特色小吃应有尽有。烟花绽放,鞭炮声此起彼伏,整个城市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夜深了,大街上的人渐渐散去,城市也逐渐安静下来。但“遛百病”所承载的美好祝愿和文化内涵,却深深植根于每个沧州人的心中。这一延续千年的民俗活动,正以新的姿态,展现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