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结晶正常吗?可以吃吗?3招品尝结晶蜜!一表看懂蜂蜜真假
蜂蜜结晶正常吗?可以吃吗?3招品尝结晶蜜!一表看懂蜂蜜真假
网络谣言流传「蜂蜜会结晶是因為摻了砂糖,代表不是純度高的純蜂蜜來源」,蜂蜜结晶与营养价值有关吗?买回来的蜂蜜放在冰箱产生结晶,需要担心吗?《Hello医师》一次揭曉!
蜂蜜结晶正常吗?为什么会产生结晶?
一语道破:【蜂蜜结晶是正常的物理现象】
说起令人垂涎欲滴的蜂蜜,被广泛运用在甜点、西点蛋糕及饮品。其实,蜂蜜不单只有甜味而已,它比一般糖类(如砂糖、黑糖、特砂等)还多了一股芳香味,蜂蜜主要含有两种糖类,以葡萄糖为主要来源,其次就是果糖。较特别的是,葡萄糖在低温、低含水量的情况下,易产生结晶化的特性。
真正从蜂巢提炼出来的蜂蜜,蜜蜂在酿蜜过程中,会藉由振翅搧风及相互接触,而提高蜂巢温度,进而蒸发蜂蜜中的水分,所以蜂蜜的含水量通常低于20%。
在蜂蜜制成后,当环境气温低于13度时,葡萄糖就会产生结晶,将蜂蜜的花粉、气泡转变为晶核,形成固态的结晶体。(延伸阅读:冷冻蔬菜没营养?研究破解常见4大迷思)
有些蜂蜜会结晶,有些不会?蜂蜜结晶2大因素
蜂蜜结晶需满足2个条件:
1.环境气温低于13度
所以将蜂蜜储放到冰箱,遇上低温就趋向结晶化,另外,因北部冬天气温较低,放置室温下,相较于南部更容易出现结晶现象。
2.葡萄糖含量越高,越容易结晶
不同蜜源的蜂蜜,葡萄糖含量也不一样;荔枝蜜、咸丰草蜜及百花蜜的葡萄糖含量较高。在台湾,市场垂手可得的龙眼蜜,探究成分分析,因葡萄糖含量较少,故不易结晶。
同上,蜂蜜纯度不够,有些业者会擅自添加人工果糖(人工果糖几乎是由玉米淀粉加工的产物之一。),也不易产生结晶现象。
蜂蜜结晶可以吃吗?会影响营养价值吗?
蜂蜜结晶为正常现象,通常不影响蜂蜜的品质及营养价值,可以食用。
随着结晶程度的不同,蜂蜜的外观也不一样;有轻微结晶的蜂蜜,看起来像是底部有沉淀物,或中间混有杂质;完全结晶的蜂蜜则会如同果酱般浓稠,甚至完全不会流动。
蜂蜜结晶怎么吃?3招品尝结晶蜂蜜
隔温水加热还原:使用40~50度的温水隔水加热,让结晶蜂蜜渐渐还原为液态;需注意的是,若水温超过50度以上,可能会破坏蜂蜜的酵素活性。
当果酱直接涂抹:结晶蜂蜜的口感浓稠、绵密,适合当作果酱涂抹于吐司、面包或饼干上。
加入温热饮品、常温水中:用蜂蜜取代砂糖,加入温热茶饮、咖啡之中,或加入常温水,制成蜂蜜水。
【延伸阅读:喝茶、咖啡睡不著怎麼辦?教你夜晚入睡3妙招,別讓咖啡因搗亂】
如何分辨蜂蜜真假?
本文原文来自Hello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