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寺的佛教“三绝”,你了解多少?
云居寺的佛教“三绝”,你了解多少?
在北京西南房山区,有一座被誉为“北方巨刹”的千年古刹——云居寺。这里不仅是一座佛教寺院,更是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宝库。云居寺以其独特的“三绝”——石经、纸经和木板经闻名于世,被誉为“北京的敦煌”。而寺内珍藏的佛祖舍利,更是为这座千年古刹增添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石经:千年刻经的壮举
云居寺的石经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这项浩瀚的工程始于隋大业年间(605年),由僧人静琬发起,旨在维护正法,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刻经活动,在世界文化史上实属罕见,堪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
这些石经不仅是佛教经典的载体,更是一部自隋唐以来绵延千年的历史档案。其中,辽、金两代所刻佛经是已消失的辽《契丹藏》的复刻本,为研究佛教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石经上的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融汇了11位书法大家的风格,被誉为“国之重宝”。
石经山上的9个藏经洞,是这些珍贵石经的安身之所。其中,雷音洞最为著名,洞内宽广如殿,四壁镶嵌经板,大都是静琬早期所刻。洞中有四根石柱,上面雕刻着1056尊佛像,因此被称为“千佛柱”。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石经,古人用石门封闭洞口,并用铁水灌注,只留通气孔,确保石经历经千年而不受风雨侵蚀。
纸经与木板经:佛教经典的珍贵收藏
除了石经,云居寺还珍藏着22000多卷明代纸经,包括明南藏、明北藏和单刻佛经等。其中最珍贵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经书是妙莲寺比丘祖慧用舌尖血写成的“舌血真经”,其虔诚之心令人敬佩。
云居寺的木板经同样令人惊叹。寺内珍藏的《龙藏》木经始刻于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现存77000多块,内容极为丰富,是集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来译著之大成。这部木板经堪称我国木板经书之最,世界上现存的另一部汉文大藏经是韩国海印寺的《高丽藏》。
舍利:佛教圣物的神秘发现
云居寺不仅以“三绝”闻名,更因珍藏佛祖舍利而备受瞩目。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发掘出两颗赤色肉舍利,经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与专家鉴定,确认为释迦牟尼佛舍利。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因为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内而不是供奉在塔内的舍利,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
云居寺的“三绝”和舍利,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它们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匠心,是研究佛教文化、历史艺术的珍贵资料。走进云居寺,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