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税收看明朝兴衰:两税法到一条鞭法的历史转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税收看明朝兴衰:两税法到一条鞭法的历史转折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352304361_559864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7%91%E8%8A%B1%E9%93%B6/1859168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0%E6%A2%9D%E9%9E%AD%E6%B3%95/356874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6OSBQED054403ZR.html
5.
https://news.gmw.cn/2018-08/27/content_30795654.htm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6%9D%A1%E9%9E%AD%E6%B3%95
7.
https://cdo.develpress.com/?p=12062
8.
https://bjgy.b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1/08/id/882931.shtml
9.
http://www.ctaxnews.com.cn/sswh/2023-05/09/content_1019472.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4%B8%80%E6%9D%A1%E9%9E%AD%E6%B3%95
11.
http://economy.guoxue.com/?p=7474

明朝的税收制度经历了显著变迁,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深刻影响了王朝的命运。从初期的两税法,到中期的一条鞭法改革,再到晚期的财政困境,税收政策的演变见证了明朝的兴衰历程。

01

两税法:初期的稳定与隐患

明朝初期实行“两税法”,以地税和户税为主,按资产和田亩征税,分为夏秋两季征收。这一制度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暴露出问题。

两税法的税率相对较低,一般地区为5-10%,江南地区则高达20%。这种差异源于朱元璋对江南地区的特殊政策,他认为张士诚在江南的势力得以维持是由于当地百姓的支持,因此对江南地区征收惩罚性高税率。

两税法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带来了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面对自然灾害或军事开支时,政府往往需要采取临时性摊派,这不仅缺乏透明度,也加重了百姓负担,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02

一条鞭法:中期的改革与突破

针对两税法的弊端,张居正于万历年间推行“一条鞭法”,这是明朝税收制度的重大改革。其核心内容包括:

  1. 简化税制:将各种赋役合并为统一的货币税,取消实物税和徭役,由地方直接征收后上交中央。
  2. 土地清丈:通过重新测量土地,确保税负公平,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一条鞭法的实施带来了显著成效:

  • 提高了财政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腐败
  •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货币化进程
  •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03

金花银制度:货币化改革的尝试

金花银制度是明朝税收货币化的重要尝试。宣德年间,江南巡抚周忱提出将重额官田和极品下户的税粮折纳金花银,每两当米四石,解京充俸。这一制度随后推广至全国,成为明朝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花银的出现不仅与当时商品货币经济相适应,而且引起明朝财政体制变化。明初田赋征收的米麦,运送交各地米仓,偶然折收的金、银,送南京作武臣俸禄。那时,无论本色米或折色银,税粮的收支由户部一元化统管。明前期南北两京先,后设内承运库,收贮的只是对坑冶所征收的金银课税。金花银出现后,内承运库改以收贮金花银为主。在支出上,原本应放支给武臣的金花银,实际上“自给武臣禄十余万两外,皆为御用。”换言之,78%左右的金花银,亦即占全国税粮总数9%的折粮银,转移到皇宫内库,作为皇帝个人开支。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正统七年于户部另设太仓库,太仓库的收入供国家军政开销。皇宫的内承运库与户部太仓库分开,使原来由户部一元化统管的田赋收支变为二元化。内承运库由内官太监掌管,满足皇帝及后妃的奢侈生活,他们除挥霍内承运库收人的金化银外,还经常凭借皇权,向太仓库索取银两。

04

晚明困境:财政危机与王朝衰亡

尽管一条鞭法和金花银制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未能彻底解决明朝的结构性问题。晚明时期,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加剧以及外部威胁(如女真崛起)最终导致王朝衰亡。

明朝的财政困境日益严重。据统计,弘治十五年(1502年)全国征收的田赋约2700万石,按当时粮价折算约合2700万缗。而到了万历朝末年,“老库将尽,京粮告竭,太仓无过岁之支”,财政状况极度恶化。

财政困境迫使政府不断增加杂税,这进一步加重了百姓负担。地方官员趁机上下其手,浑水摸鱼,造成严重混乱。朝廷虽然掌握这些情况,但无法制止,反而给予默认。宣德八年(1433年)周忱奏行《加耗折征例》,将加派制度化,统一标准并争取逐年递减。但是,这项措施并不能改变入不敷出的根本问题,逐年递减成为空想,各地仍维持着乱征税的局面。

税收制度的变迁反映了明朝治理能力的兴衰。从初期的两税法到中期的一条鞭法改革,再到晚期的财政崩溃,税收政策的演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折射出王朝治理的困境。一条鞭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金花银制度虽推动了货币化进程,却也加剧了财政混乱。最终,税收政策的局限性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加速了明朝的衰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